正在阅读:瑶乡带仔,期盼生生不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瑶乡带仔,期盼生生不息

转载 龙门视窗2017/10/28 22:43:0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141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杨贵兰在家中织带仔。

杨贵兰在家中织带仔。

蓝田瑶族乡带仔。

蓝田瑶族乡带仔。

进入一年中的第四季度,迎来了结婚旺季。说起结婚,各地婚礼上的习俗都有许多讲究,而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带仔”(当地人的叫法),就是当地人结婚时必备的物件,当地的织带仔是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仔在蓝田瑶族人的婚礼中如何用?又是如何编织成的?是否还有传承人?近日,《惠州日报》记者走进蓝田瑶族乡人家,寻访编织带仔的手艺人。

织带仔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

近日,记者找到了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手艺人杨贵兰。今年68岁的她乐呵呵地说起织带仔的今昔不同:“从前瑶族人家房屋地面都是泥地,把竹棍插在地里,就可以编织带仔了。现在地面无法插竹棍,就用塑料底盘来固定竹棍。”

5根竹棍,分别插在一个塑料底盘上,杨贵兰拿着几卷不同颜色的丝线,在用竹棍制成的架线工具上绕圈。织带仔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由于带仔在没有使用之前是不能剪断的,所以编织前先要确定带仔的用途,然后确定其长度、宽度。只见杨贵兰把带仔的经纬线和垂穗宽度确定好后,把丝线一端在扁担上固定,另一端系在腰上编织起来。每一步纬线都要横过经线,织一行,就要用梭子用力压紧。杨贵兰说,压线时,手、腰都要用力。

编织图案寓意婚后喜事连连

粗略算了一下,一条普通宽度的带仔,其经线有60多条,有红、绿、白、蓝、黄等颜色。中间还夹带着一些用来编织花色用的较粗的大红色丝带。

相传,织带仔传统始于清代中期,带仔具有颜色鲜艳、美丽大方的特征,是蓝田瑶族乡少数民族同胞结婚时必备的嫁妆,每条带仔里面有很多图案花纹,有猪肚、鸡嘴、单双箸仔(箸,筷子。在带仔上编织箸,寓意增加人口)、榄仔榄壳、松仁松籽等图案。其中,在蓝田瑶族乡的方言发音中,松籽和“重喜”相近,榄仔和“揽子”相近,寓意喜事连连、添子多福,表达了家中长辈对儿女婚后生活的美好祝愿。

带仔式样较多,有宽有窄,窄的1厘米,宽的5厘米,长约数米。杨贵兰说,宽一点的织带用途较多,比如新娘出嫁时用来绑缚被子、枕头等嫁妆,也用作绑缚给亲戚朋友的回礼。新郎在迎娶新娘时,要把带仔分别挂在抬轿子的4根木棍上,还要把一大一小两条带仔挂在婚房门口,取“带来孩子”的好意头。而待到小孩出生后,妇女用宽一点的带仔背孩子,既便于做家务,又能让小孩感到舒适柔软,贴身紧稳,有安全感。窄带则一般用作头饰带、围裙带、拦腰带、裤带和帽带、袜带等,还有的用编织好的带仔缝入衣服当作花边装饰。蓝田瑶族乡的婚服亦是如此,精美的带仔越多越好。

过去瑶族乡女子都会织

“十五六岁那年刚学习织带仔时,感觉可难了。”杨贵兰说,蓝田瑶族乡人织带仔是有讲究的,其中要避开夏天。因为织带仔时需要束身固定,如果遇到天热,编织人身上冒汗沾到丝线,容易使丝线褪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蓝田瑶族乡的妇女因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般十七八岁就开始学习编织带仔。每年天冷时分,不用忙农活了,家家户户的妇女就开始编织带仔,一般一天能织七八米窄带,织一条宽带就要四五天时间。那时候已成家的妇女,织带仔留给家中作喜事用,而未出嫁的女子也要织几条甚至几十条带仔,留给自己当嫁妆。杨贵兰结婚前就织了310条带仔。

织带仔手艺日渐式微,盼年轻一代传承

由于编织带仔需要用六七十条乃至上百条丝线,“挑花”(编织图案花纹)这一环节也是难点。“挑错一度都不行,否则图案就会紊乱,唯有拆线重来。”为了分清楚一丝一线的编织顺序,杨贵兰用梭子将上线、下线分隔开来,再进行编织。即便如此,在记者眼里,挑花绕线的工序依然繁复无比。正因为编织带仔各个环节的难度,如今年轻一辈已很少有人学编织了。

蓝田瑶族乡文化站站长杨柏喜说,现代机器的编织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编织。另外,由于丝线的销售面窄,售卖这种丝线的实体店在蓝田瑶族乡已经找不到了,会编织带仔的老人也逐渐减少。他希望能推动“织带仔进校园”项目,让年轻一代把属于瑶族人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 澄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