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有35万亩园地可以作为补充耕地的后备资源。 本报记者刘耀龙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 摄
近日,如何贯彻落实《关于做好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了龙门县委、县政府以及各部门热议的话题。“这项政策对龙门县来说是难得的机遇。”龙门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陈水发昨日对记者说,“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项政策,将会阻碍未来10年龙门县土地审批占用耕地上报工作,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他的意见得到了龙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认同。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认为,贯彻落实这项政策,有望解决龙门县可供开发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缺乏问题。
29个建设项目需供地3.7万亩
近年来,龙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龙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4月,龙门县财税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山区县排名第一位,全县目前已有明确投资意向的建设项目达29个,计划总投资超过40亿元,规划占地3.7万亩,标志着龙门县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但就在这个时候,龙门县却遇到了可供开发建设的新增用地指标缺乏问题。
陈水发历数了龙门县建设用地不足的3个突出问题:一是全县基本无建设用地存量资源;二是城镇面貌旧;三是由于历史上建设用地需求较少,造成省市下达给龙门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较少。按照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主要控制分解指标,2006年至2020年,龙门县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的指标为553公顷,即年均占用553亩。按此规模,将无法解决急需的用地问题。
龙门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逾35万亩
今年5月,一个新的契机出现: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联合下发上述《通知》。龙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无疑为长期以来以农业生产为重点的龙门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省内一些发达市县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后备耕地资源的约束,而龙门县则有着较丰富的园地、山坡地后备资源。根据最新调查结果,龙门县有园地约35万亩(不含可调整园地),疏残林地1.43万亩,这些土地大部分符合《通知》要求,可以作为补充耕地的后备资源。
龙门县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向省市国土部门提出了《关于在利用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资源工作中实行造新耕地挂钩置换的请示》,希望以“造新耕地挂钩置换”的方式,即利用园地山坡地按《通知》要求和相关技术规程补充耕地,省国土厅将我省发达市县的部分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给龙门县,通过开垦每补充3亩或若干亩耕地,省给予1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根据这一操作方式,既可以为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提供补充与支持,也可以保证经济发达市县持续发展,同时又能够解决龙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问题。
计划增加2.4万亩建设用地指标
要将园地、山坡地开垦为耕地,工程大、投入多,据初步估算,每亩含开垦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平均约需1.2万元。陈水发说,省财政对经验收合格的新开垦耕地每亩补助2000元,其余由当地解决。由于所需资金总额巨大,当地财政无法承担。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
“利用山坡地、园地补充耕地这一政策必须抢先把握,最好能够在短时间内加大开垦力度。”陈水发说,“为解决开垦所需资金,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按照龙门县国土资源部门的愿望,如果开垦方案获得批准,应抓紧时间,最好能在明年开春前开垦7万多亩山坡地、园地,如能按照开垦3亩耕地给予1亩建设用地指标的话,则可增加2.4万亩左右的用地指标。
本报记者刘耀龙 通讯员姚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