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惠州文艺界人士的支持成为作者锲而不舍的动力
王建文1985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一个农民家庭,现就读于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财务会计专业。
一个学理科的大学生,怎么会对古典诗词和楹联产生兴趣并且到了痴迷的境地?王建文的祖父是中学教师,在古典诗词和楹联方面有所建树,他外祖父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在诗词楹联方面颇有研究,家庭的文化氛围从小就给王建文很大的影响。其次,惠州市的文化艺术氛围使王建文更加热爱文学。苏东坡寓惠期间写下了数百篇(首)文章和诗词,惠州丰湖书院、元妙观、罗浮山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瑰宝,让王建文深深受益。再次是惠州市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对王建文的关爱和支持,成为王建文锲而不舍学而不厌的动力。像陈幼荣、庄志鹏、杨子怡、牟建新、蓝广浩等惠州市文化艺术方面人士,或给王建文赠送诗书画作品,或与王建文吟咏唱酬,或为王建文的作品写评论文章,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正是这些人士的支持,才使王建文能在学习的同时,创作出许多歌颂惠州的作品。
作品深情歌颂惠州名山大川和人文景观
王建文在惠州读书,在学余时间踏遍了惠州的山山水水,他为这“第二故乡”惠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感到自豪,因而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去讴歌惠州的名山大川。翻开《引玉集》,这类题材俯拾即是。“西子湖边霞灿灿,丰山岗上柏苍苍。”(《谒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古色古香恢弘势,潋滟湖光眼底奔。”(《惠城朝京门》)“宋湘书院桃李艳,苏轼诗风韵味稠。”(《在明圣桥观西湖》)“赏旖旎风光,巍巍宝塔傲龙城,仍显当年气魄;览纷华景致,滚滚林涛连鸟语,时闻此处乐歌。”(《晨登龙门西林公园》)。
此外,他还写下《中海壳牌南海石化投产庆典文艺晚会观后》、《惠州学院第九届科技艺术节活动剪影》、《浪淘沙·巽寮行》、《渔歌子·博罗响水漂流》等歌颂惠州市三个文明建设成就的作品。
对联遒劲刚健,圆润饱满,甚有功力
《引玉集》中题材甚丰,有借物咏志的,如“乍暖还寒独艳开,红毯铺地喜拾来。明朝我若呈颜色,愿借英雄此品牌。”借咏英雄树——木棉花以表示作者的豪情壮志。有述学艺之心得的,如“春风始绿霜凋草,时雨偏怜柳嫩枝。活水有源何虑细,枯肠无物幸寻诗。”把一位在艺术的荆棘丛中求索的莘莘学子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引玉集》还收录了王建文的21幅书法作品,有斗方、对联、扇面、条幅、横披,所书“竹室依花槛,松云护草堂”联语,遒劲刚健,圆润饱满,甚有功力。
(袁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