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东坡,惠州人引以自豪的文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东坡,惠州人引以自豪的文化

转载 2010/07/12 20:37: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58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昨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各大媒体继续大篇幅报道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其中包括“四东文化”和龙门农民画。现将部分媒体的有关内容摘要如下:
 
    东坡遗迹,处处景观历历在目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九百多年来,苏东坡深刻的思想、文化和杰出的人格魅力,对惠州的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坡,已成为惠州人引以自豪的文化。东坡谪惠只有两年多,这期间,苏东坡虽无实权,但仍上下奔走,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遍游惠州,屐痕所至,光彩顿生。凡有诗句出处,皆成一景。
 
    苏东坡自成一家的饮食文化,也对惠州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惠州饮食自成特色,惠州酿酒源远流长,惠州茶艺长盛不衰。苏东坡亲自酿造的“罗浮春”和“岭南万户春”酒,汲江煎茶的心得乃至首创的“盘游饭”(煲仔饭)、“谷董羹”(惠州火锅)、东坡扣肉等菜谱,这些都已成为惠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苏轼与惠州》、《苏东坡寓惠书法作品选》等著作,以及电视剧《烟雨苏堤》、电视剧《苏东坡与王朝云》、歌曲《不辞长作岭南人》等一批反映苏东坡在岭南生活经历的文艺作品相继问世。
 
    目前,在众多苏迹中,保存最好的是朝云墓、东坡井,最有影响的是东新、西新两桥和苏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已投资上亿元,对惠州西湖、罗浮山的历史风貌和环境进行了清理和整治,并先后修复了苏堤、西新桥、白鹤峰东坡亭等一批苏迹,对位于旧城区内的重要遗址实施了立碑保护。时隔千年,如今在惠州城内寻找东坡遗迹,处处景观依然历历在目。
 
    近代惠州,“四东文化”铸就惠州精神
 
    近代的惠州又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先辈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之一,其中尤以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和东江纵队最为著名。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一批近代名人也都出自惠州。
 
    惠州的飞鹅岭见证了当年国共合作讨伐军阀陈炯明的史实;东纵纪念馆、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一组组雕塑,向人们展示着东江纵队的英勇;“东江红都”高潭中洞更是在诉说着这里建立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的辉煌……
 
    东江、东坡、东征、东纵,这“四东文化”铸就了惠州的城市之魂,并将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
 
    龙门农民画,现代民间艺术奇葩
 
    龙门农民画是惠州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典范,创始于1972年。一幅幅满溢着乡土气息、充满想象的构图和源自农村生活的内容带给人们一种与众不同的感情与真挚。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曾荫权手中就有一幅龙门画的经典之作———《同饮一江水》。龙门是个传统农业县,艺人多身居农村,深厚的农村文化积淀使“农民画”画家脱颖而出。相比于国内其他农民画,龙门农民画创新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同时也开创了以“南蛮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渲染农民的劳动和生活。
 
    目前,龙门县正将农民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固定下来,甚至编成了小学教材“从娃娃抓起”。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农民画的销售市场,建立销售渠道。1982年以来,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举办展览。1988年龙门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 
    (跃 文)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