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水资源管理划定“三条红线”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水资源管理划定“三条红线”

转载 2011/05/13 13:17:1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人民网 378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新战略定位:“国家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水利保障”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982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总产量略大于消费量,但在品种和地区分布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陈锡文说,“要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水源,至关重要。”

    水利建设:10年将投4万亿元

    公共财政如何确保水利投入?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一号文件还提出,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源。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其他就要靠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并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陈锡文说。

    根治水患:2020年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涝导致全国受灾人口达2.1亿。一边是洪涝,一边是干旱。2010年我国重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内蒙古中部等地,受旱面积占全国的九成以上。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茂松说,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有利于告别过去“头痛医头”、“临阵磨枪”的灾害应对思维,从根本上减少灾害发生,减轻灾害影响。

    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凸显“最严格”

    “中国耕地资源稀缺已众所周知,但实际上我国水资源与其相比更加稀缺,却少为人知。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就是要全社会像重视18亿亩耕地一样,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陈锡文说。

    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文件划定“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陈雷表示,2011年水利部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在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方面提出量化指标。
(本文来源于人民网,有所删减)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