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突出抓好教育“创强”扶贫“双到”等民生实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突出抓好教育“创强”扶贫“双到”等民生实事

转载 2011/06/21 01:55: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谢 磊 163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塔山森林公园改建好了,市民锻炼、休闲有了好去处;县城防洪工程建好了,水质变好了,一河两岸风光更靓了;西林路改造好了,街道宽敞了……回忆过去的1年,龙门县城居民何伯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个个“变”字,许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发生了、实现了。

  据了解,在过去的1年里,龙门县委、县政府紧紧盯住经济发展的“民生之源”,咬住发展不放松,突出抓好教育“创强”、扶贫“双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创文”4件大事,在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3.48亿元安排民心工程项目16宗,确保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经济社会呈现祥和、健康的发展态势。今年该县民生计划投入3.7618亿元,明确民心工程项目29宗。

  项目利民

  今年拟投3.76亿元明确29宗民心工程

  龙门县结合创建文明县城工作,优先安排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快城乡交通、供电、供水、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功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

  据了解,2010年,该县共安排民心工程16宗,当年投入3.48亿元。其中,全面改造西林路和沿江路等县城主干道,按照双向4车道硬底化标准改造塔新北路和白沙桥。建设高压项目28个,新增架空线路143千米、低压项目18个,建设低压项目线路247千米。铺设从县城水厂至平陵供水管道17公里,续建了龙平渠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保障沿线和灌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加快乡镇卫生院用房建设,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在全县10个乡镇建设农家书屋70家,解决群众看书难问题。今年,该县民生计划投入3.7618亿元,明确民心工程项目29宗。

  扶贫强民

  今年拟改造600困难户泥砖房

  2010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到”工作会议精神,把“双到”工作作为“四件大事”之一来抓。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省、市、县及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304.11万元,其中到村资金3757.87万元、到户资金546.24万元。为解决贫困村脱贫问题,该县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通过置换花竹、西林等电站和建设标准化厂房,以收益分红形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2010年该县31个省级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4万元以上,最高达13.7万元,提前实现村级脱贫目标;在纳入帮扶范围的775户省级贫困户中,661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占总户数的85.3%。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至少2个脱贫示范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的目标。

  据悉,在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方面,今年该县计划完成600户农村低收入困难户泥砖房 (一般损坏房)改造,同时创办1~2个集中建设农村安居工程示范点;开展贫困村农田基本建设,做好“大禹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今年力争每个贫困村完成一宗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开展村容村貌大整治活动,今年31个省级贫困村将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建设“六有”新农村(即有垃圾池、有篮球场、有文化广场、有农家书屋、有道路硬底化、有干净舒适生产生活环境)。

  教育惠民

  给每个“创强”乡镇列支300万专项经费

  “校园绿化宜人,教室宽敞明亮,学习氛围越来越浓。”龙门县龙田镇龙田中学学生陈思日前对记者说,通过“创强”,学校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据介绍,2010年,该县深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在保证财政对教育投入“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同时,县财政给每个“创强”乡镇列支资金300万元,作为“创强”工作专项经费。目前,全县实现了70%的乡镇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龙门中学建成省一级学校更是改变了该县没有省一级高中的历史。目前,全县有省一级学校4所(普通高中1所、小学3所),市一级学校11所,省、市一级幼儿园4所,全县80.7%的学校规范化达标。

  记者日前还从龙门县科技教育局获悉,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验收,龙门县获授“广东省教育强县”称号。据介绍,今年龙门将启动龙城街道、龙潭镇、麻榨镇的“创强”工作,确保在2012年全县100%乡镇区场(街道)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

  林改富民

  直接带动全县农民增收6.14亿元

  龙门县委、县政府把推进“林改”工作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县拨出专款1300多万元,缴清林业系统社保医保历史欠账、理顺社保医保关系。县财政每年增支800多万元,彻底解决林业队伍的“吃饭”问题,激发林业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林改盘活了森林资产,提高了经营收入,发展了生态经济,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广大农民不再单纯依靠“砍木头过日子”,而是通过发展竹笋、木耳、冬菇、林下养鸡、养蜂等林业经济,经营“农家乐”森林旅游项目,大幅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林改直接带动农民增收6.14亿元,人均增收2530多元。许多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上访村变成了和谐村。全县上下形成了“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林兴民富、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

  救灾安民

  去年192户全倒户全部迁入新居

  2010年6月中旬,龙门县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平陵、龙城等多个乡镇受灾严重,受灾人口达8.3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830万元。灾情发生后,龙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急转移受困群众,妥善安置灾民,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稳定后,该县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掌握灾害损失程度,迅速研究复产工作和制订水毁基础设施修复计划。紧急筹集资金1093万元,迅速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恢复供水供电,抢通交通和通讯。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县核定去年因洪灾全倒户192户。为帮助因灾全倒户重建家园,龙门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在每户全倒户省、市分别给予0.6万元补助的基础上,该县筹集资金115.2万元,给每户全倒户再补助0.6万元。2011年元旦前,192户全倒户全部迁入新居。

  本报记者谢 磊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 刘耀龙

  今年29项民心工程

  龙门今年明确的29宗民心工程项目包括:

  交通网络工程7宗:左潭街道改造、铁岗圩街道改造、龙凤路改造、白沙桥改造工程、百担路建设工程、龙门县汽车客运总站、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

  公共设施工程2宗:塔山公园二期工程、龙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安居工程4宗:移民安居工程、王坪大邓保障型住房小区、县城饼街廉租房小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

  水利基础设施工程4宗:龙潭河堤改造、龙门县城区防洪工程(三期)、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永汉河永汉镇防洪工程。

  文化共建共享工程4宗: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村级文化广场、南昆山文化广场。

  环保环卫工程1宗:永汉镇污水处理厂。

  电基建配套网工程1宗:2011年基建配网项目。

  新农村建设工程2宗:小香粉新农村建设、龙门县农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工程。

  医疗卫生工程2宗: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县工疗网络建设。

  国防工程1宗:龙门县国防教育训练基地。

  公安信息工程1宗: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