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林村善政——龙城街道办林村治村模式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政府机关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林村善政——龙城街道办林村治村模式

转载 2011/06/30 20:39:1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22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林村“两委”班子开会讨论工作。

林绍忠等到市场检查工作。


    林村位于龙门县龙城街道办中心区域,全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528户1714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林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周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种粮农民逐渐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转型,林村经历着从郊区农村向县城“城中村”的嬗变。城市化进程中,林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村风文明的欣欣向荣景象。
 
    林村的繁荣是村“两委”一班人善政的结果,善政的回报是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林村干部是如何赢得村民信任和拥戴的呢?林村一系列治村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治村之基,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前任村党支部书记黄国新说:“搞好一个村的发展,一定要先抓村支部建设,支部建设加强了,老百姓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有效地把老百姓的事办好。”村里健全了“两委”班子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由支部书记主持“两委”班子工作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对重大村务工作,“两委”干部群策群力,研究决定;重大敏感事项广泛征求村党员、退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里在县有关部门工作的干部意见,大大提高了村党支部的领导决策水平。
 
    林村党支部非常重视自身制度建设,该村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几乎涵盖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部内容,如《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干部值班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近年来,该村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还建立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等。所有制度要求干部带头执行,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实施以来,村里坚持按规定每季度向村民公开村委财务收支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林村党支部对村干部的选择有良好的规划和严格的要求。年纪大的村干部何时会退?应当在什么时候培养怎么样的人接班?该村沿袭着早规划、早培养的优良传统。能力强、做事公道、能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办事,这是林村选拔培养干部的三个基本条件。黄国新介绍:“林村的干部不是势力大、有钱就可以当上的,关键是作风是否过硬,做事是否公道正派。”1995年,林绍忠退伍返乡,村党支部经慎重考察,认为“该同志政治觉悟高,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办事公心”,将其列为村委书记培养对象。2011年3月,林绍忠当选村委会主任,随后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提前培养,让党组织有充分的时间考察干部,也让培养对象有充足的时间广泛接触群众,在为民服务中得到锻炼,为群众所熟悉认可。党支部坚持党管干部,做好村干部的培养规划,避免了宗族势力插手村换届选举,也避免了村级换届选举中出现贿选等不正之风。这是林村连续五届换届选举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林村党支部这面旗帜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壮大集体经济,把握治村之要,当好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在龙城街道办,近十年来林村是土地被征用最多的村。土地征用后,老百姓的生活出路怎样?如何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稳中有升?这是城市化进程中林村党支部一班人想得最多的问题。
 
    1994年,林村村干部只能领到几十块钱的工资,但村党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经过集体研究,毅然决定建立一栋村委综合大楼用于出租,以拓宽村集体经济来源。1995年,他们千方百计筹集100多万元,在县城主干道西林路旁建起一栋6层高、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村委综合大楼。少部分用于办公,大部分用作店铺出租,当时一年可获租金9万元,一举将村集体收入增加至10多万元,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如今他们的建楼贷款早已还清,大楼现在年收入稳定。除村委综合楼用于商贸出租增加集体收入外,林村还先后建起了一个农贸市场、一所合作医疗站、一个木器加工厂,组建了一家建筑公司,并与相邻的水西村合作建有一家生猪屠宰场,村集体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2010年,林村集体年收入达21万元,在全县行政村独领风骚。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