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5月下旬,笔者率龙门县考察团赴井冈山实地考察。此次考察学习和交流,深深感到龙门县旅游产业在产业集聚、资源深度挖掘、行业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大项目带动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方面做得不够;体会到龙门县旅游资源优势、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释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规模效益、带动作用等都还有较大差距。感触最深的是,2010年两地接待游客量相近,但实现旅游收入龙门县却只有井冈山的一半。井冈山考察之行,得到如下深刻启示。
重点构建 “两心一圈一带一轴”旅游产业带
启示一:要以高起点规划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井冈山以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为目标,深入拓展“红”、“绿”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三“高”——— 高起点建设井冈山旅游区、高品位推介红色旅游产品、高标准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我们要按照错位发展、强化功能、突出特色的定位,重点构建龙城和永汉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环南昆山旅游经济圈、塔山-东较广场-农民画博物馆-风情园三十里特色文化产业带、S119沿线从永汉到县城的百里立体生态走廊等“两心一圈一带一轴”,完善旅游产业规划,构建互动性强的旅游空间结构布局。要发挥“两心”旅游功能,立足龙城和永汉区位优势辐射全县旅游经济。要加强环南昆山旅游经济圈建设,启动编制《环南昆山国家5A景区专项规划》,整合南昆山、永汉镇、麻榨镇等地资源环境要素,实行产业、旅游、交通联动开发,规划建设800平方公里环南昆山旅游经济圈,打造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将核心区域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启示二:要以产业聚集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井冈山旅游发展比较成熟,产业聚集度高。龙门县旅游产业聚集度不高,项目孤岛效应明显,精品旅游路线没有有效组合。要实现“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就要推动旅游业逐步向“大规模、大项目、大产出、大效应”方向迈进。环南昆山经济旅游圈、S119沿线百里立体生态走廊等都具备发展成为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潜力。要吸引相关企业在周边聚集,从而真正形成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和高端服务业,在旅游“二次创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实现新突破。
加快提升传统旅游产品文化品位
启示三:要以文化产业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井冈山近年来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情景再现剧、红歌会、4D电影等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就是很好的探索,这种旅游产品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如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旅游业发展过程,加快提升传统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创造文化旅游的注意力,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设置县域内文化旅游功能区,紧紧依托龙门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狗”、温泉资源的优势,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制造业,推动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
注重招商选资,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
启示四:要以创新管理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井冈山近几年来坚持深入推行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以及体现科技管理手段的 “数字井冈”建设,成效明显。井冈山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统一执法、统一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要学习如何加强行业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地方性政策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探索完善旅游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推进旅游管理服务与国际接轨。
启示五:要以高端项目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信井冈山投资项目规划,让我们看到了大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龙门旅游最大的“短板”是缺乏刚性的国际品牌影响力,缺少大手笔运作,缺乏大创意项目,缺乏大项目带动,没有“舞得强”的龙头和叫得响的品牌。未来龙门的旅游项目应面向国际市场,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化标准,注重招商选资,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龙门旅游要转变开发理念,制定和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与广晟集团和北京国华公司的旅游合作为契机,加快南昆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作者系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