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蜂农叶步磷靠养蜂一年能赚10多万元。
记者近日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县养蜂产业获得了大丰收,全县共产蜜700多吨,比去年同期激增近500吨,仅今年上半年产量就已超过前3年总和(约500吨)。蜂蜜产量何以井喷式增长?经记者调查了解,发现导致蜂蜜产量激增的原因主要并非养殖户增多或养殖量扩大,而是天气使然。
“连续几年低产,必有一年高产”
“去年全年的蜂蜜收入才10万元左右,而今年仅上半年的收入就已超过10万元。”平陵镇山下管理区的蜂农郑海强提到今年的蜂蜜收益非常兴奋。郑海强从事养蜂行业已有十余年,他告诉记者,在今年蜂蜜产量激增之前,养蜂行业已连续3年产量低迷。对于今年上半年蜂蜜产量激增的原因,他认为,前3年在冬蜜、夏蜜(6月份)、荔枝蜜(4月份)的采收期,是遇到连绵雨和霜冻,蜂蜜蜜源被破坏,导致产量偏低。而今年天气多是干旱少雨,蜂蜜产量才出现激增。
今年蜂蜜产量的突增在郑海强看来,其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连续几年低产,必有一年高产。”多年的养蜂经验告诉郑海强,蜂蜜的高产和低产通常会保持循环关系。因此,面对蜂蜜产量的巨大波动,贸然增加和降低养殖量都是不理智的,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学会降低养殖成本和注重防疫。”郑海强认为,一旦找到压缩成本的有效途径,低产年就能尽量少亏本或者不亏本,而高产年就是大赚的时候。
市场前景利好蜂农欲扩大养殖
近年来,虽然蜂蜜产量的不断波动甚至连续低产,但郑海强一直在不断扩大养殖量,3年间养殖规模已悄然增长了1倍多,除了信“高产”,他的逆势而上还有原因。郑海强告诉记者,他的部分蜂蜜经常会销往县内的特产专卖店。以前,一般到了蜂蜜采收时期,郑海强都要亲自到各大专卖店去“促销”。而近年来情况逆转了,不少专卖店都主动打电话提前订购。“尤其是旅游旺季,经常有客户打电话来追加订单,但是无奈已经没有存货了。”正是这种供不应求的关系坚定了郑海强不断扩大养殖的信心。他还向记者透露,他已经了解到我县今年9月份将举办旅游文化节,“龙门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肯定能带旺蜂蜜产业的发展。”他认为,里面的市场空间可以容许他继续扩产至300箱养殖规模。
作为消化蜂蜜的另一个大头——蜂蜜加工企业,记者也做了了解。据龙门县科信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奥蜜”蜂蜜醋去年已成功收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受助于龙门旅游的带动和产品本身的绿色健康,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已翻了一番。另外,公司目前正和北京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合作,计划进一步扩展北方市场,预计2年内公司蜂蜜醋产量将激增至原来的10倍,届时公司对蜂蜜原料的需求也将成倍增长。
举办培训班强化技术和品牌建设
目前我县蜜蜂养殖规模和蜂蜜产量都在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蜂农养蜂技术水平,日前,我县专门举办了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中蜂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班请来湖北省养蜂管理站站长、高级畜牧师颜志立等多位国内养蜂研究权威专家,为我县龙蜂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全体社员和养蜂大户共200多人进行现场“传道授业解惑”。
“养蜂收入已逐渐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又一个重要来源。”县农业局负责人表示,我县目前养蜂产业虽然总量不大,但对全县2000户蜂农来说却绝对是一项主产业,必须要及早重视技术和品牌的管理,让养蜂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他形容养蜂业是一项“甜蜜的事业”,并鼓励广大蜂农要不断学习养蜂先进技术,提升蜂蜜质量和养蜂效益。
据了解,我县目前有蜂农2000户,约占全县农户的4%,共养蜂7.5万群。今年上半年我县蜂农户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其中合作社社员户均纯收入近2万元。近几年,县农业部门已多次邀请专家前来我县为蜂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使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和养蜂效益显著提升。(熊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