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信联社)于2005年搭上了“改革试点”的列车,在“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时间里,县农信联社抢抓机遇有效化解了历史包袱,大力推动产权改制,成功度过国际金融危机、县内农业自然灾害冲击等的考验,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三农”增收、农信联社增效的多方共赢。
据悉,截至2010年末,县农信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6.48亿元,是2005年末的2.64倍;各项贷款余额为11.5亿元,是2005年末的3.19倍;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0.04%、62.5%,连续多年位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
支农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
一直以来,农信联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为已任,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农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针对我县柑桔等农作物种植户多、面广的特点,农信联社主动扩大支农贷款投放量与面,并通过支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带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储备、销售全方位发展。在农信联社资金支持下,柑桔、淮山等具有龙门特色的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可观的规模效益也带动提升农民的收入。
农信联社在全力支持“三农”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繁荣县域经济。结合我县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蓬勃的实际,农信联社主动投放信贷资金支持信誉好、基础好的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不仅培育了一批知名企业,而且间接解决近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平稳增长。
截至2010年末,农信联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0.42亿元,是2005年末的7倍;累计投放涉农贷款21.4亿元,满足了全县75%农户的有效资金需求,占全县金融机构同类贷款投放量的8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29亿元,是2005年末的6.5倍,累放9.5亿元,解决约63%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不断推出多元化金融服务
近年来,农信联社乘着改革试点的东风,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使农信联社“全功能的银行,全方位的服务”的企业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为增强支农强度,农信联社通过推出按揭贷款、循环贷款、林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品种,不断扩大信贷资金对“三农”生产生活的覆盖面。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接入省农信联社统一研发的数据大集中系统、全国农信银汇款、大小额等支付结算系统,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结算业务,有效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针对中间业务的扩展,农信联社于2008年推出银行卡后,随即迅速推出POS、代扣电费、代销保险等多个新品种服务,还与光大证券、联讯证券合作,开办代理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第三方存管业务,也有效满足了不同层次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截至2010年末,农信联社银行卡总发卡量达到10.46万张,POS商户81户,交易额2.19亿元,代扣电费8.07万户,覆盖全县近90%的用电户,代销“红利发”等保险产品70笔,投保金额134.2万元。
给力幸福龙门建设
农信联社始终以建设“龙门人的银行”为服务理念,在自身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实力的同时,时刻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给力幸福龙门建设。
在我县农业遭遇洪水、霜冻等自然灾害冲击之时,农信联社及时推出灾后复产专项贷款,勇挑灾后复产的重担,先后投放2411万元资金用于救灾复产,挽回经济损失约2亿元,有效增强了农民恢复再生产、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结合幸福龙门的建设步伐,农信联社已累计投放15.1亿元按揭贷款等消费性贷款,解决县城65%居民购房建房等消费性需求,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下来县农信联社将重点推进“三农”贷款专营中心的建设,实现分散支农向集约化为农服务的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其一站式服务、高效便捷的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热点紧密结合,为“三农”、中小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更给力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幸福龙门的建设。 (熊 亮 饶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