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今后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
中国共产党龙门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日前召开。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作《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县富民》的工作报告。大会确定该县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28.6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26.6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经济增速走在全市前列,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
园区建设
力争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亿
许志晖在报告中提出,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龙门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 “主战场”,是龙门发展工业的 “主阵地”,承载着龙门工业发展的希望,是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
报告提出,要坚持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卫生、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承接力和吸引力;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园区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园区服务与管理科学化、专业化,以适应园区加快发展的需要;要强化招商选资,竭力抓好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布能源站项目等大项目落户入园,推进TCL产业园、东莞“园中园”等项目建设,注重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力争到2015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以上。同时,优化龙城、平陵、龙田、龙江、龙华等重点地区工业发展,形成以园区为中心,两翼齐飞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此外,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面促进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
旅游产业
“十二五”末接待游客量630万人次
报告提出,围绕旅游“二次创业”,着力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的度假旅游向多元化的休闲、养生保健旅游方向发展。突出抓好环南昆山区域创建5A级景区和南昆山创建国际森林休闲度假名山工作,大力推进国华置业项目、广晟度假酒店、富力温泉综合项目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产品档次提升;全面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开发,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强化旅游宣传营销,进一步增强“森林度假,温泉养生”等品牌影响力。到“十二五”末,实现接待游客630万人次,旅游收入25亿元。新增一批国家4A级景区和5星级度假酒店,全县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龙门
2014年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
报告提出,龙门的特色在生态,优势也在生态,生态环境是龙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持续不断地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使龙门的生态环境始终在珠三角地区保持领先优势。要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县各项工作,力争到2014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以上。
特色文化
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12%
报告提出,龙门将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创建“中国特色文化之乡”各项工作,加快推进“舞火狗”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农民画申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加快三十里特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建设融合,在经济建设中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提高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市前面,迈入全省先进行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2%以上。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基层文化广场建设,坚持办好广场节庆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注重挖掘保护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提升城乡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
交通建设
推动3条高速公路早日动工
报告提出,要以更高的标准谋划龙门交通发展,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推动仁深、汕湛、惠龙等3条高速公路早日动工,加快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以高速公路路网为骨架,推进省道和县道改扩建工程,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客货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南昆山旅游快速通道建设等。到2015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65公里,公路密度达85.6公里/百平方公里。此外,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和社会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全力打造“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确保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不落伍,从而利用现实与虚拟中的两张高速公路网建设成果,扩大龙门对外宣传效果,进一步密切龙门与外部的联系,为龙门的居民、商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外交流需求。
城乡规划
把县城东区建设成新行政文化商务居住中心
报告提出,县城东区建设对龙门整个城镇发展意义重大。要按照东区开发建设规划,加快启动行政中心、汽车客运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绿茵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逐渐把东区建设成为新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居住中心。力争东区建设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同时,要抓好以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工业新城、以龙门河风光带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区和老城区改造3大城市板块建设,真正做大做美县城。
此外,要按照全县3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县城、龙田、平陵、龙江等东部地区为重点开发区,重点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永汉、南昆山、麻榨、龙华等西部和南部地区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商贸、房地产和现代服务业;地派、龙潭、蓝田、密溪等北部地区为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林业、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
民生事业
2015年新农合参保率100%
报告提出,要确保新增财政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对困难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力度。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巩固教育创强成果,扎实推动龙城街道、龙潭镇、麻榨镇的“创强”工作,确保在2012年全县100%乡镇区场(街道)实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鼓励和扶持社会创业,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多渠道开发城乡居民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确保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以就业和创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干部队伍
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干部
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科学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确保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位置有舞台。通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干部职工思想和精力引导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的主战场上来,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队伍。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干部,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制度,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注重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要大力开展“行风热线”和“万众评公务”等活动,积极开展网络问政,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以工作作风的转变改进干部作风。
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长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述职述廉等制度,着力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龙门廉洁从政“三思堂”教育基地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强化重点领域监督管理,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和“小金库”等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商业贿赂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