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地方第一书”龙门县志传承当地500余年历史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地方第一书”龙门县志传承当地500余年历史

转载 2012/03/09 15:22:2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李秀颜 苏丽萍 434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上世纪50年代龙门县出版的《龙门农民报》成为新县志资料来源之一


    清新的淡绿封面,配着绘有县城风光的龙门农民画,彰显着山水之绿,散发着文化之韵,这是日前出版的《龙门县志(1979—2000)》(以下简称“新县志”)。新县志除了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外,也发挥着宣传推介龙门的作用。龙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唐广祥说,新县志共印了7000册,目前已发到县内各单位作资料参考之用,也成了县领导对外交流的重要礼品。新县志还将发放到全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以及全国大型博物馆、图书馆等地,让外界了解龙门、研究龙门。

    据悉,为更好推介龙门,我县正着手筹办“龙门地情网”,该网站拟于今年6月上线。届时网友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浏览《龙门县志(1979—2000)》,还可以浏览龙门年鉴等关于龙门民俗风情的资料。
 
为传承历史,会高价回购明朝县志

    “我县建县虽只有500多年,但由于历代官府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县志数量相对于省内其他县区来说是比较多的。”唐广祥一边向记者展示现存有的县志,一边说,“清朝及民国年间的县志虽是影印的副本,但对我县来说都成了异常珍贵的资料。”县唐广祥表示,县志对当地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来会将现存的文言文县志翻译成白话文,积极查找明朝年间的县志踪迹,找到的话会不惜高价回购。
  
    “盛世修志,传承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据介绍,龙门建县以来,一直延续着修志传统,至今修有县志9部,其中明朝的2部,已丢失,据说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馆;清朝的4部,分别为《龙门县志(康熙六年)》、《龙门县志(康熙二十六年)》、《龙门县志(道光)》和《龙门县志(咸丰)》;民国的1部,《龙门县志(民国)》;解放后2部,分别是《龙门县志(建县至1987年)》和《龙门县志(1979—2000)》。

    历来修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存史资政。唐广祥介绍说,建国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上交通不便,统治者下令修志主要是为了了解全国范围内的详细情况,方便管理。此外,也不乏地方官员在地方繁荣兴盛时修志,以向上级禀告其政绩。新中国建立后,修志的目的就在于传承历史文化了。“以前修志大多是在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时,没固定周期。2006年国家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将编纂地方志周期固定为20年。下一部志书内容涵盖的年限是2001年至2020年,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了。”
 
新县志编纂历时9载,凝聚集体智慧

    翻开新县志,会发现编纂委员会名单达百余人,“这只是较长期参与编纂县志的工作人员名单,还有很多人员由于参与时间不长,就没有记录在册了。”唐广祥说,新县志编纂从2003年正式启动,今年初完成,历时9年多,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

    “地方志是‘地方第一书’,要求地方志体例严谨,内容真实,涵盖全面,因此要求资料搜集要全面。”唐广祥强调,9年的编纂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是资料收集。由于新县志涵盖内容的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资料的收集和核实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期间个别单位人员调动,造成有些资料断层了,还有个别单位现在解散了,资料就更加不全了。”

    面对难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县志编纂工作,亲自督办,从人力财力等方面做好保障,聘请了省外的志书编纂专家作指导。“当时为了核实一个信息,往往会向一个单位跑七八趟。”唐广祥说,“那时如果老同志回忆说哪份报纸有提到这个事情,工作人员为了拿到准确信息,会四处奔走寻找那份报纸。北京、广州、南京的博物馆或图书馆是最常跑的地方。很多资料都是从省、市、县的报纸找到的。可以说,新闻报道是新县志资料收集的重要渠道。”唐广祥还展示了新县志在编纂过程中所搜集到的一些重要资料,其中一份是向上海某图书馆购回的上世纪50年代龙门县出版的《龙门农民报》。

    唐广祥说,为了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文稿图片的校对是不容忽视的,新县志在编纂过程中经过了9次修改,以及省级和市级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的4次评审。唐广祥感慨道:“九易其稿才有今天的成果,修改稿都可以堆成高山了。”
 
新县志将发到全国高校及各大博物馆

    据介绍,新县志囊括了1979年至2000年间全县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不要以为地方志书肯定又厚又枯燥,其实仔细看看,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龙门的人口变化。”唐广祥翻开新县志,指着人口普查表格说。记者发现,土家族1982年人口为0人,1990年人口为25人,全是男的,到了2000年人口竟达了1249人。土家族人数为什么在10多年里由无到有再到迅速增加呢?这的确值得考究。

    新县志除了可读性强外,唐广祥还介绍了新县志的其他优点,“首先是内容真实科学,文字精炼。志书严格按照客观真实原则编纂,志书里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其次是图文并茂,相对于旧县志和其他县区的县志而言,该志书使用了大量插图。”记者发现,新县志在开篇之始插有46页彩图,内文还插入很多图片,很多图片都是展现当年兴盛目前已不存在的事物,资料显得相当珍贵。“再有,新县志封面更是创新,融入了地方艺术文化,是一幅反映县城风光的龙门农民画。”唐广祥说。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历来是一部实用性强的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地方志工作有这样的论述,“领导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应先找地方志书好好读一读,了解当地的自然与地理、历史变迁与兴衰以及历史上的重大事情、重要任务,这对领导工作将有很大帮助。”

    唐广祥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把志书束之高阁,要常常翻阅志书,对工作都会有帮助。唐广祥表示,目前志书已成为地方政府对外交流的礼品,接下来还将把新县志送到全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以及全国大型博物馆、图书馆等地,以更好地推介龙门,促进龙门发展。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