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若地震了,你知道该往哪里逃生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若地震了,你知道该往哪里逃生吗?

转载 2012/03/13 11:29: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新龙门增刊》 叶慧妮 苏丽萍 406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月16日凌晨,河源市发生4.8级地震;2时34分,我县民众感到了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新浪微博沸腾了,无数网友发布微博表达地震当时的感受。截至21日,记者输入“龙门 地震”字眼,共搜到3378条微博。最早的微博由网友“0草莓蘑菇云0”发布于2时37分:“刚刚龙门地震了!好恐怖……你们感觉到了么?”19分钟后,网友“罗振辉”接着发布:“妈妈刚叫我起床对我说地震,我觉得不可能,一上微博已经有成千上万的龙门人证实了。”据《羊城晚报》报道,地震发生于河源市东源县,震级为4.8级,震源深度13公里。
 
此次地震为龙门周边十几年来最强震

    截至2月17日19时30分,两日来河源当地共录得余震次数91次,最大余震3.5级。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梁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属于水库地震,现在新丰江水库的抗震测防烈度已经达到了9.5度,小地震对大坝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据悉,水库地震的特点是发生主震之后都会发生余震,而余震的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衰减。省地震局的专家们预测,短期内不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虽然地震发生在凌晨时段,但大多数市民仍能感觉到明显震感,市民钟小姐表示,“我当时被震醒了,模模糊糊听到书桌、门窗都在响,不过一下子就停了,我以为在做梦,就继续睡回去了。”家住半岛明珠的黄先生表示当时有明显震感,整个房子在左右摇晃,还看到楼下空旷的地方聚集了10多人,“如果再震,我也会考虑带家人往下跑。”当然,亦有市民是沉醉于梦乡,翌日才知晓有地震这回事。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十年来震中发生在龙门境内的首次有感地震是2007年10月23日13时24分,在龙潭镇附近发生的2.7级地震。原因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能量释放,震级数很低,影响很小。近期龙门境内没有发生过地震,震感多受周边区域地震影响,这次的4.8级地震可说是近十几年来龙门周边地区发生的最高级别地震。临近龙门的新丰江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为1962年新丰江水库蓄水后诱发的6.1级地震,6.1级地震后至今该区中小地震活动一直较为活跃,已发生4级以上地震44次。

我县暂无地震监测仪器

    地震后,网络上盛传一系列搞笑版的地震防范措施:“地震局专家告诫:最近一段时间,不震就不震,震了就震了;震多少级,震后才知道;震多少次,震后会告诉大家,请大家放心!害怕的就出去睡,不害怕的就在家里睡,并保持正常生活秩序,不要没事瞎传谣言。”以上“地震局专家的告诫”纯属娱乐,但是据县地震办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县暂无地震监测仪器。而且截至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

    《惠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要继续完善我市地震监测台网,使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并且建立覆盖至各县(区)每个乡镇(办)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争取全市每个镇(办)布设一台地震烈度仪。

    惠州是中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国家在综合考虑震情趋势、震害损失预测结果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珠江三角洲是我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近几十年来惠州发生了数10次2至4级的小地震,人体感觉不大,暂未发生4.5级以上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以后就不会发生。

动物预感地震能力弱化
  
    有网友说:“在2月16日凌晨2时38分,发生地震,感觉强烈,明显,震了10秒左右,狗都在叫。”而对于动物这种反常的表现,也可以视为地震前的一种预兆。地震来临前,动物有异常,如狗会狂吠,鸡会不分时段鸣叫。而据县地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现在的动物在重大灾害来临前还是会有异常反应。但是因为现在的动物大多数被人圈养,对于外界的感知已经较之前弱化了。地震前兆是在自然界在地震前会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异常变化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除了上述的现象外,龙门龙潭镇马岭村内有一眼泉,名叫仙鹅泉,据说能感应地震的发生。据《羊城晚报》报道,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4年印尼海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时,仙鹅泉水也几乎同时变浑浊,几个小时后才变清。记者联系上该村一名杨姓村民,他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时正逢凌晨时分,并没有留意到泉水有什么异样。
  
    地震预兆和感应多是民间的传说,尚缺科学的证实,要想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地震逃生的演练是必不可少的。县地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内学校每年5月12日都会举行地震逃生演练,内容主要包括课室应急避震、震后疏散和医疗救护等。目前,全县各中小学都已制订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

地震不宜马上逃离
  
    县地震办相关负责人提醒市民:“地面摇晃得厉害时,不适宜马上逃离,应该躲在三角墙位置,等待主震过后的避险阶段,再进行逃离。”此外,地震发生时,逃离时尽可能选择楼梯,不能乘坐电梯。
  
    在室外时,如遇到地震,应该及时转移到空旷安全的场地。不要在高大建筑物、窄巷、广告牌、路灯、高压线附近,避开桥梁、陡崖、危岩滚石地带;如在郊外则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地震发生之后,我县市民知道该往哪里逃生吗?记者在路上向路人随机询问是否知道县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并不清楚。
  
    据了解,我县现有应急避难场所9个,占地13.49万平方米。包括:东区有绿茵广场、龙珠广场、体育中心;南面有青少年文化宫;西面有龙门中学;县城中心附近有东较文化广场、龙城三小、龙门县高级中学、龙城一中。另外,县城龙门河一河两岸,星晖南湾、金河湾小区内及半岛明珠花园沿河堤空地,财政局与星晖南湾之间空地及金龙大道亦可作临时紧急避难场所。还有市政广场、汽车站站前广场、迎宾广场3个规划建设的广场都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使用。据县应急办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上述的地点外,地震时还可以尽量就近往空地、绿地跑,只要能“紧急避险”就行。
  
    记者走访了我县的部分应急避难场所,发现除了少年宫有清晰的标志显示该地为应急避难场所外,其他大部分都没有明确标示。而对于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有的基本设施配置,如应急标志、应急通道等,在大部分的应急避难场所内均没有发现。县地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督促以上避难场所尽快完善标识和设施。

自救互救 
    1.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4.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5.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按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6.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来源:厦门市地震局地震信息网)

地震预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也称地震预兆。
  (1)地下水异常。包括井水、泉水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生物异常。动物异常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此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
  (5)地光异常。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为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
  (6)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8)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
(来源:《辽沈晚报》)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