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惠民之州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再发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惠民之州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再发力

转载 2012/04/02 16:18:5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惠州日报 174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惠州龙门调研纪实

    3月的惠州大地,一片葱茏。

    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加快山区科学发展是省委始终高度关注的课题。3月29日,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惠州市龙门县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

    进企业、察生产,走绿道、访民生,问试点、谋发展……亲民的作风、深情的关怀,令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倍增动力。

    “农民画要形成独特体系”

    汪洋率省委常委、秘书长林木声,副省长刘昆一行,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奕威,市委副书记陈训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瑛,市委常委、秘书长范中杰,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敏等陪同下,深入龙门基层调研。

    汪洋首站来到位于龙门县的全国惟一的中国农民画博物馆。

    该馆“镇馆之宝”是一幅长达20.11米、宽0.8米,8位龙门农民画画家历时51天完成的名为《愉悦龙门》的农民画。该画以“绿色龙门、天然氧吧”为主题,通过写实的方式,将南昆山、桂峰山、香溪堡、嘉义庄、蓝田瑶族风情园以及广河高速公路龙门段等龙门经济社会、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亮点呈现在画卷中。

    《牛拉车》、《小宝》……一幅幅饱含泥土芳香的农民画,令人目不暇接。汪洋不时驻足细品,黄伟平画作 《童年的歌谣》吸引了他的目光。金黄的色彩、摇动的拨浪鼓……唤起人们童年的记忆。“这幅画蕴意深刻,生活气息浓郁,表现手法比较独特,母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汪洋赞道。

    一旁几位龙门农民画画家正在创作以客家山歌为题材的系列画作,计划每一首山歌创作一幅画。

    “你会唱客家山歌吗?”汪洋问。

    “嫁郎要嫁耕田郎,扛、挑、拉、做样样在行……”搁下画板,龙门农民画画家王汉池张口就来,悠扬动情的歌声引得现场阵阵掌声。

    “你的山歌唱得好,画一定更好。”汪洋笑着说,“祝你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全面展示新农村建设新貌,事业越走越宽广。”

    看着画家正创作以“三打两建”为题材的农民画时,汪洋幽默地说:“龙门农民画也挺会赶时髦的嘛。”

    形象质朴、色彩明快、结构新颖的龙门农民画,洋溢着龙门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浓郁的南国民俗风情趣味。

    “农民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画法、独特的生活体验。”汪洋语重心长地说,农民画有别于经典学院派,在于创意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对生活的感悟理解不同。文化部门要及时介入,加强调查研究,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农民画的突出特点,形成农民画体系,争取在不久的将来,美术院校里面开设专门的中国农民画画系,中国画就又增添一个新品种。

    中国农民画博物馆只是我市文化惠民建设的一个缩影。放眼惠州城乡,“迎讲树”系列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科教文卫“三下乡”持续开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我要品一品让味蕾好好感受一下”

    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寄语殷殷。

    从城市到乡村,从文化建设、旅游经济到企业发展,汪洋一路马不停蹄,重点考察我市山区县依托后发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新兴产业情况。
第二站,汪洋等来到位于龙门县龙田镇王宾村的达能益力矿泉水生产基地。

    达能益力矿泉水生产基地是世界500强企业达能集团在龙门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该项目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建设污水处理站、推出环保瓶形、减短瓶口等方式,每年减少碳排放超3000吨。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基地加快转型升级,开通“水之源之旅”,让消费者参观泉眼及矿泉水生产过程。

    陈奕威说,近年来,我市在项目布局、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向山区倾斜,一方面主动承接珠三角核心地区产业转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TCL、华阳等本市大企业到山区县建工业园,推进市域内产业转移。与东莞合作建设龙门、惠东两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共承接签约入园企业135家,建成和在建项目85个,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89.21亿元、21.56亿元,分别增长45.2%、79.9%。

    “龙门等山区县在产业发展中不走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老路,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值得肯定。”汪洋称赞道。

    边走边看,达能益力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冲瓶、灌装、封口、输送……带着大自然给予我们无私的馈赠,这些来自地面以下1000多米的“水精灵”,正向我们走来。

    “公司安排当地村民就业情况如何?”

    “目前创造就业岗位160多个,60%以上员工是当地村民。”

    汪洋满意地点点头,从出水口接了一杯矿泉水,“我要尝尝,让味蕾好好感受一下。”汪洋仔细品了品,笑着说:“还是水味。”

    幽默风趣的话语,引起了大家会心的笑声,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建设名镇名村别把独特文化‘扫荡’了”

    龙门河畔,山水之间,龙门县新区、旧城相得益彰,美丽的龙门河春潮涌动,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

    离开塔山公园,沿着刚刚开通的广河高速公路,进入南昆山温泉大观园,以前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缩短到35分钟。

    围绕永汉、龙华等镇,聚集了龙门富力南昆山温泉项目、生活之源温泉旅游项目等多个高端温泉项目。

    “你们依托资源优势,立足自身实际发展服务业,很有成效。”一路行来,汪洋多次强调,惠州要充分彰显生态优势,特别是山区更要把握后发优势和难得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兴产业。

    “旅游扎堆,配套便于完善,服务便于上水平,高端人才便于引进。”从塔山公园绿道到温泉项目,边走边看。汪洋说,当前,要合理统筹旅游资源,科学规划,理性开发,形成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山区旅游经济水平和质量。

    了解到龙门县拥有独具岭南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等古建筑群,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汪洋语重心长地说:“作为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除了好山、好水、好空气,更重要的是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资源更为稀缺。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文化遗产。特别是在名镇名村建设中,别把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扫荡’掉了,只有这样,你们在发展进程中就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扶贫开发 “双到”直接关乎群众幸福,这是汪洋心里惦记的大事。

    陈奕威说,我市实施“双项目”扶贫法,74个省级贫困村和1.22万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截至2011年底,我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19亿元,帮扶村级扶贫项目328个、贫困户脱贫项目6700个,转移就业2.65万人,全市74个省级贫困村脱贫率达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18个村达到10万元。

    作为山区县,龙门县有31个省级贫困村,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前每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31个省级贫困村和77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汪洋不时赞许地点点头,叮嘱相关负责人,今年是解决绝对贫困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开局之年。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逐步转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使扶贫工作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

    “‘三打’不能像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长一茬”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社会管理,扎实开展“三打两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是汪洋十分关心的问题。

    目前,龙门县摸排线索1716条,立案查处42宗,查封一条假冒“塔牌”水泥生产线。汪洋问龙门县主要领导:“开展‘三打两建’以来社会反响如何?”
“净化了发展环境,老百姓很支持。”

    “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假冒伪劣产品流通市场,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专项行动正是打掉制假售假的犯罪团伙,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可以说,对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欺行霸市、制假售假的犯罪团伙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其背后是各种‘保护伞’的庇护,有利益链条存在。”汪洋强调,“三打”不能光打犯罪分子,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打”上,还要顺藤摸瓜打掉“保护伞”,打断利益链条。不然旧的团伙打掉了,新的团伙又产生了;不然就会像割韭菜,割掉一茬又长起一茬。

    “惠州针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了积极探索”

    修竹掩绿道,秀水映青山。车在路上行,似在画中游。

    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取得的新成效,再次得到了汪洋的充分肯定。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得好不好,攸关国强民富的美好愿景能否实现。

    陈奕威说,近年来,我市按照“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总目标、总任务,围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惠州“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重任,扎实做好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龙门、惠东两个山区县GDP增速分别为16%、19.3%,高于全市14.6%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17∶1缩小到去年的2.45∶1。

    特别是近几年来,莞惠高速公路、惠深沿海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惠东的交通环境全面改善,惠东的发展明显加快。今年初广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龙门无高速公路的历史,龙门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经显现。

    与此同时,我市财政每年对惠东、龙门两个山区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达3.5亿元。2005年以来,每年均衡性转移支付惠东800万元、龙门950万元。

    作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我市通过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化。点点滴滴,诠释着惠州人民奋力崛起的决心与勇气,彰显着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魅力。

    “惠州作为试点市,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作出了积极思考与探索,很好。”汪洋提出,要通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山区县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深化改革,上下联动,良性互动,创造山区生动活泼的改革发展新局面。

    作为既有沿海发达地区、又有后发山区的惠州,肩负着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路的重大使命,汪洋对惠州寄予厚望,激励惠州加快脚步,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为城乡统筹发展再发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