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近段时间天气变化频繁,我县感冒患者人数急升,挤爆县城各大医院。记者走访县城几间医院获悉,门诊和病房纷纷出现“井喷”现象。就诊患者中,以感冒、发烧、咳嗽为病征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居多,有病人要苦等两三个小时才能看上病、打上针,患者抱怨看病要花太长的时间,医生也因为超负荷工作而苦不堪言,县人民医院医生一天甚至要看百多名病人。记者发现,到县城各大医院看病的患者中,除县城居民外,还有很多来自县内各乡镇,对于市民扎堆医院看病及县城医生超负荷工作等现象,记者进行了调查。
医院人山人海看病像赶集
近日上午,记者在县城各大医院发现,因感冒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还有部分患者是长期在室内工作、缺少锻炼的“上班族”。记者在县人民医院输液区看到,这里几乎坐满了患者,其中以婴幼儿居多。据医务人员介绍,现在门诊日均接诊量大幅上升,收治的急性气管炎和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这些患者大多都是感冒久治不愈引起的。
市民刘女士正带着6岁大的孩子输液。据其介绍,她的孩子两天前就开始发烧,经过一番治疗,孩子虽然退烧了,但是咳嗽还是很厉害。由于孩子的爸爸也感冒了,生怕传染,刘女士只好一人带着孩子来医院看病。
县人民医院内科门诊部医生刘德元告诉记者,前来就诊的感冒患者近一个月来人数最多,每天都在五六十人以上,高峰期甚至出现医生一天看一百多名病人的现象。近段时间的病患者急增,这与天气变化频繁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回南天”天气,为细菌加快繁殖创造了条件。儿科住院部护士长朱对娣表示,儿科住院部的床位全部用完了,只能在过道里临时增加床位。儿科住院部甚至有医生连续工作了24小时,累得实在不行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
发药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很多病患者的病征相同,多数伴有高烧和咳嗽,感冒、发烧方面的用药量也大增。
乡镇病患者舍近求远“扎堆”县城看病
对于县城医院患者急增、医生超负荷工作的现象,除了天气变化引起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外,刘德元医生认为,乡镇患者集中到县城看病也是造成医院病患者急增的原因之一。他告诉记者,在他看诊的病人中至少超过3成以上是来自县城周边的乡镇。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患者都是“小病大治”,诸如感冒之类的小病在乡镇卫生院完全可以看好,但患者却舟车劳顿来到县城治疗。
家住龙江镇的钟先生日前得了感冒,咳嗽、鼻塞让他很不舒服,便到镇内的医院看病,但连续3日打针用药并没有让病情好转,于是他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才换到县城医院看病。类似钟先生遭遇的人还有很多,刘德元表示,其实不同医院的医生开的感冒药差别不大,况且感冒患者的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市民大可不必舍近求远专程到县城来看。
有医生认为,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水平相对薄弱,仪器设备、药物及人员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群众对其缺乏医疗信任。伴随着交通发达,患者即使得了头疼脑热的常见病也不惜舍近求远到县城医院就诊,造成县城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不仅加重县城医生的工作负担,而且大大增加患者看病成本,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乡镇病患者舍近求远到县城各大医院看病现象,据了解,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的确与县城医院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诸如感冒、发烧等方面的小病,乡镇医院完全有条件收治,但很多群众却对乡镇的医疗水平不放心,非要到县城医院来看病。其实,小病就到县城医院看,除浪费金钱(车费等)外,有时候还会延误病情。因为从乡镇到县城,除花在路上的时间外,还要算上医院排队看病等的时间。县卫生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全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已完成基层综改工作,各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市民看病可以实现“小病不出镇”。
相关链接:流感防控
近段时间感冒患者暴增,有市民担心是否我县流感爆发。对此刘德元医生表示,目前还没发现我县流感爆发的迹象,大多数患者的感冒主要是天气变化引起的。“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市民把握不好穿衣的尺度,容易着凉。再加上雾天多,为空气中的病菌提供了很好的繁殖条件,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同时,他提醒说,南方地区目前已经步入流感高发季节,市民一定要注意预防。免疫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是流感高发人群,最好尽早接种疫苗以防流感。尽量避免到拥挤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家居和学校、公司等场所要注意保持通风,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和充足休息,出现发热及咳嗽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