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防汛“三大件”成村民定心丸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防汛“三大件”成村民定心丸

转载 2012/05/21 18:37:4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县新闻中心 苏丽萍 旋海锋 269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现场防汛演练,村民从四面八方往三洞小学转移。 苏丽萍 摄


    “哐啷哐啷”随着一阵阵急促的铜锣声响起,村民从四面八方向指定的紧急疏散地点集合。这一幕发生在4月27日在龙城街道三洞村2012年三防工作暨山洪灾害防御避险演练现场会上。演练现场会上,工作人员不但教授村民山洪灾害防御避险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向三洞村每一个村民小组分发铜锣。通过演练,提高了部门协调能力、村民防范意识能力和群众避险能力。
 
    龙城街道三洞村曾先后遭遇过“6·20”(2005年)、“6·15”(2010年)特大洪灾,在该地举行山洪灾害防御避险演练现场会意义重大。“这样的演练现场会让我们学会如何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做好防御避险工作。”村民余乐天说。
 
一进入汛期村民就提心吊胆
 
    “6·20”、“6·15”特大洪灾发生后,三洞村很多村民都患有洪灾恐惧症。每逢汛期,住在山边、河边的村民都会提心吊胆。
 
    山洪灾害防御避险演练现场会上,宣传栏张贴着的“6·20”、“6·15”特大洪灾的图片,吸引了不少村民的围观。村民刘继妹指着一张村民合力通路的图片,回忆道:“当时村里跟外界失去了联系,要沿山路出去是千辛万苦啊,家里的粮食都快不够吃了,村干部一说要通路,全村人都热烈响应。”
 
    对于“6·15”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刘继妹不免唏嘘不已,“那时候种的年桔刚到了收成年,洪水一来,几年的投资全没了。”据了解,很多三洞村村民和刘继妹一样,祖祖辈辈都是靠山地或者农田生活的农民,洪水直接切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刘继妹向记者表示,洪水退去不久,她又开辟了另外的山头种上
“珍珠李”和桔子,现在快要收成了。

全县178个村居委配备防汛工具
 
    半自动雨量计、手摇报警器、铜锣是今年我县新增的防汛“三大件”,其中手摇报警器、铜锣不依靠电源的设计,适用于断电时候的报警转移。当半自动雨量计发出预警信号,由专门监测人员使用手摇报警器发出报警鸣笛声,再由村民小组负责人敲响铜锣,及时通知并转移村民。据县三防办工作人员介绍,手摇报警器发出的报警鸣笛声可覆盖方圆5公里的范围,而铜锣的声音可让半公里内的村民听到及时转移。
 
    “以后洪水来了,也不怕来不及走了。”村民们表示。而住在井头附近的余乐天则向记者反映,“铜锣声太小声,鸣笛声倒是听得很清楚。”原来,演练时候只敲响了1个铜锣,住得较远的村民听得不太清晰,但如果三洞村8个村民小组负责人一起敲响铜锣,声音足以覆盖全村。
 
    县三防办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除了防汛“三大件”的添置,各山洪灾害易发的村委还将赶在汛期前做好防汛宣传、疏通河道、备足物料等准备工作,以减少村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自力更生重建灾后家园
 
    据悉,三洞村“6·15”洪灾时的洪水比2005年的“6·20”更猛更急,破坏的范围更大,受浸农田1080亩,其中冲毁的占一半以上,全村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就超1500万元,由于转移及时,“6·15”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是灾后重建成为一大难题。
 
    “灾后重建主要是靠村民自力更生。”三洞村村委会副主任冼秉繁向记者介绍,“6·15”洪灾造成通往县城的2座桥梁被洪水冲垮,主干道多处路基被掏空,还冲毁了靠近河边的9间房屋和1家养猪场,村民损失十分严重。“灾后重建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村委会还自筹部分资金,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村里的交通,下来的重点就是复耕农田。”冼秉繁说,经过村民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复耕了大部分农田。

□ 小知识

1.防御山洪预警信号:
●铜锣
慢速敲锣——准备转移
急速敲锣——立即转移
●手摇报警器:立即转移

2.洪水来临时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
★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危墙及高墙旁
★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
★河床、水库及渠道、涵洞
★马路两边的下水道及排污井
★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