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代表日记
今天早上是广东团开放日。我听了几个代表的发言,很受启发。特别是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代表的发言,我感触颇深。王校长讲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今年10月的一天,她下了班去学生饭堂吃饭的路上,遇到一位先生,上来问她是不是王校长。她说是。对方说“我要感谢你。”原来,这位家长的孩子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全家人从小就围着孩子转,孩子高考成绩很好,作为父母虽然感到很骄傲,但同时也很失落,因为孩子从未说过感谢他们。但自从在华工读了一年书后,孩子放假回家,竟然对父母说“你们照顾了我这么多年,以后让我照顾你们吧。”听完这句话,夫妻俩泪流满面,这次他是专程前来感谢学校教育有方。
王校长谈到学生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我深有同感。此前广东省十八大代表遴选时我也谈到了感恩教育。我做了多年班主任。在我的班上,我会给学生们制定一日规范,就是给学生们“非课时”时间做一个行为指引。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求学生每天花5至10分钟时间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我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务活有责任去承担。从小学会承担,长大才勇于担当。
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也有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等,但是我觉得,德育教育、感恩教育不是一两节课可以培养起来的。我在网上搜索相关主题,看到有些学校会开感恩专题报告等,但是孩子们哭完惭愧完之后,又有几个孩子付诸行动?我觉得,德育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需要有常态化的机制去规范,最终达到让感恩成为一种本能。
现在感恩教育多做一点还是少做一点,全靠班主任的自觉,教育系统应该制定相应的检查和强制落实制度去规范德育教育、感恩教育,而小学正是感恩教育非常关键的培养阶段。
整理:南都记者 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