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协调发展奏响进位赶超强音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协调发展奏响进位赶超强音

转载 2014/03/18 18:04:0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愉悦龙门网 作者:惠州日报 155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龙门县城。

林洪同志(左)与范志益同志(右)在会上亲切握手。

  3月14日,龙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洪参加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范志益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一年来,以更高标准建设生态经济特色县、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1+6+2”行动方案,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今年,龙门县将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奋力赶超”工作基调,全力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城镇化和交通建设先行为发展方向,为人民群众谋更多福祉。

回顾:2013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龙门县委、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勤勉务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5.71亿元,增长1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2亿元,增长27.5%;固定资产投资95.17亿元,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7亿元,增长30.4%。2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幅居全市第一位6项、前三位12项。

经济建设
73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

   举办招商引资暨重点项目推进会、百项工程动(竣)工暨签约仪式等活动,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及责任落实,项目招商及重点工程建设取得较好成效。73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其中6宗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46%。

改善民生
75.1%财政支出投向民生

    全县民生投入13.57亿元,增长8.4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1%。投入“三农”资金2.57亿元,增长7%。十件惠民实事基本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14个专题、162个子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01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29人,108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改造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1532套,建成保障性住房229套。

城乡统筹
改造93.4公里道路

    改造省道、县道、新农村公路93.4公里、桥梁8座。省道355线油田至南昆山段、119线县城至广河高速龙华出口段改建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全面铺开,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15个、农村垃圾收集点1927个;碳汇工程林745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76%。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7个、省级卫生村2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2个。

文化旅游
蝉联 “中国温泉之乡”殊荣

   蝉联“中国温泉之乡”殊荣,连续三年荣获 “年度最受欢迎省内游目的地”称号。2013年,全县接待游客6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26亿元,分别增长15.2%和16.6%。

展望:突破交通瓶颈走工业强县之路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洪在日前召开的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举生态文明之旗,走工业强县之路。今年龙门县将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为总目标,全力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2%。

构建 “一区四园”工业发展平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龙门将工作重心战略性转移到工业发展上来,落实领导抓发展的精力、资源和资金的配置、基础设施的配套、招商选资的重点往工业一面倒的“四个一面倒”措施。打好产业转移园区翻身仗和工业发展主动仗,壮大经济总量,实现工业由龙门经济的短板变成“火车头”。

    以“一区”为主战场。加快惠州产业转移园扩容增效,推进园区置换和扩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实行县领导包干园区和项目责任制;加快推进已引进的项目建设,切实解决落户企业建设困难,推动入园企业建设每周有新进展,确保9家企业年内投产。推动已签约的9家汽车零配件项目尽快动工建设,逐步形成产业集聚。积极谋划平陵、龙江、龙华、永汉四个产业园建设,尽快论证确定各园产业定位,做到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逐步构建“一区四园”工业发展新格局。依托招商平台,强化招商选资力度。抓紧制定全县、各园区和各镇办年度招商选资计划,举办工业项目招商会。主动加强与仲恺以及其他市县区的对接,形成全县大招商的工作格局。

打造 “一主一副”、“一城两街道”城镇化发展格局

    龙门县为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彰显城市文化和建筑特色,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要求,注重特色,高标准、高起点推动,通过拉框架、布项目、完功能,打造“一主一副”、“一城两街道”城镇化发展格局,带动全县扩容提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县城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动平陵“撤镇改办”工作,拉开“一城两街道”的县城架构推进县城东区、东出口、惠州产业转移园和东部门户区“四位一体”开发,增强县城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永汉副中心城区建设。抓好永汉—龙华沙迳区域规划建设,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三是根据各乡镇的区位特点、产业基础、自然条件等,认真谋划“一镇一业一策”的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

    近年来,龙门县根据交通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融入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为契机,着力突破交通瓶颈。今年将开展交通大会战,重点推动“3+2+2”交通道路建设,即3条高速公路、2条省道和2条县道。加快促进大广高速(龙门段)、武深高速(龙门段)无障碍施工建设,做好惠龙高速前期工作。启动省道355线油田至南昆山段改建工程和省道119线惠州产业转移园至广河高速龙华出口段改建工程,力争2016年底竣工。启动县道261线下龙至凤岗段、222线铁岗至马岭段改建工程,力争2015年底竣工。同时,完善县内次级交通脉络,完成60公里新农村道路建设。推动县道218线园区至广河高速路溪出口段改造(工业走廊)、地派-龙潭-龙华-麻榨(中部通道)、县道261线麻榨环城公路早日启动建设(过境公路)。

新增财力70%以上投入到民生事业建设

    龙门县一直将民生作为工作重点,力争将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纳入均等化实施内容,连续多年把新增财力70%以上投入到民生事业建设。今年,龙门县继续推动保障性住房、生态景观林带等一批民心工程建设;继续办好龙门县龙平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数字电视整转及网络改造项目等十件惠民实事。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社会事业。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引进名校落户;加快推进技工学校建设;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全力确保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督导验收。全力推进瑶族“舞火狗”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龙门农民画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龙门农民画“一百千万”人才工程;推进3个镇级文化广场建成和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评估;规范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重视气象产业发展,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水平。

    此外,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县城。龙门县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城监、环卫、规划和市场管理队伍建设;依法打击“两违”行为。加大力度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探索市政维护、园林绿化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新农村改造整村推进,继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宜居村镇、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村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一批文明卫生示范村和省、市级名镇名村。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