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炎炎夏日,忙碌了一天的龙门人喜欢到县城塔山公园放松心情。下午6时,斜阳穿过树梢,落在登山道的石阶上,登山人只闻虫鸣鸟叫,但见绿影婆娑,洒下一路欢声笑语。据了解,塔山公园建设作为龙门县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以下简称“创森”)工作中森林进城围城重点工程建设的内容之一,得到全县高度重视。据悉,龙门县扎实有序地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和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创森”资金1489.1万元。
森林村庄
今年计划建成11个“森林村庄”
记者日前走进龙田镇小径村看到,村庄道路、村文化广场等地种植了桂花、樟树、盆架子、木棉等景观树种,村庄内满眼的绿色景观与村外稻田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形成龙门县独具特色的乡村美化绿化“森林村庄”建设示范点。
“小径村村民绿化、环保意识比较强,整体村貌较为美观、整洁,我们在此基础上加大绿化投入力度,将该村打造成‘森林村庄’。”县绿委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该县共创建10个“森林村庄”示范点,在村庄村道、村文化广场和运动场、房前屋后分别种植樟树、盆架子、木棉、小叶榄仁、秋枫、大叶紫薇、桂花、大红花、九里香等景观树种。今年,该县计划完成11个“森林村庄”建设。
当前,龙田镇小径村、平陵镇隘子村等 “森林村庄”绿化已初见成效。“村道上种什么树,林业部门都跟我们村民商量过。”小径村村民陈姨指着村道旁的桂花树告诉记者,原计划在村道旁种植的树木树体较大,但村民考虑到这些树种长大后会形成面积较大的树荫,遮盖住村道旁的农田,会导致农田里的作物因缺少光照而生长缓慢甚至减产,于是在和林业部门商讨后决定以种植桂花树为主,部分村道上种植香樟树。“等到花开的时候,村子里那才叫一个美呢!处处赏桂花,处处闻花香,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我才不舍得搬走呢!”陈姨开心地对记者说。
生态景观林带
县城至黄沙村路口新添1150棵秋枫
“广河高速龙门段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让人心情舒畅。在这条绿色大道上开车一点都不觉得疲倦。”端午期间,从河源到龙门旅游的游客廖继旺告诉记者,他要去香溪堡旅游区游玩,连续开车一两个小时让他有些疲惫,但是进入龙门段后,两旁的生态景观林带让他耳目一新,顿感倦意全无,心情大好。
在广河高速公路龙门沙迳段,乌黑笔直的柏油公路与道路两旁多种多样的植物相映成趣,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了一幅独具龙门特色的优美生态画卷。
据了解,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龙门县“创森”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该县把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费用纳入县财政预算。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主要以种植红花紫荆、樟树、小叶榄仁、黄槐、木棉、黄花风铃木等10多个景观树种为主,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5个层次、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林带。
“县城至黄沙村路口沿途新种的1150棵秋枫树既是我县 ‘创森’工作中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面的工作,也是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重点工作之一。”县绿委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2014年,龙门县计划完成73.2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截至目前,共完成71公里,余下2.2公里正在建设中。
森林进城围城
塔山公园拟建两条风雨亭休闲长廊
“在风景台上眺望远处,四周都被绿色环绕的感觉真好!”、“再炎热的天气,来到这里都会变得清爽怡人。”在上班族陈启明和他的同伴眼里,下班之后爬塔山,不仅可以舒缓工作压力,还能避暑降温。他们认为,县城里有一座绿意盎然的大山供市民休闲运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记者日前在龙门县城塔山公园看到,登山道两旁罗汉松、红花风铃、秋枫等各种树木林立。“自从龙门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后,不仅街道两旁的花树多了,塔山的风景也更靓丽了。”今年65岁的县城居民黎志鹏对记者说,他每天下午带着孙子到塔山走走,让孩子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据了解,县城塔山公园改建是龙门县森林进城围城建设的一项工程。目前,塔山公园一、二期改建工程主体已全部完工,共铺草皮3000平方米,种植桂花300棵,香樟、秋枫1300棵,罗汉松、红花风铃木、幌山枫、红花油茶等2500棵,县城新增绿地面积160亩。
“今年,我县将投入200多万元大力推进塔山公园320亩 ‘森林绣花’工程,打造8公里双向景观鲜花带,共种植簕杜鹃等25万株。”县绿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将森林进城围城工程落到实处,龙门县今年还计划在塔山公园投入90万元建设两条风雨亭休闲长廊以及公共体育设施和公厕等相关配套设施,并联合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融合龙门农民画艺术在该公园设立法制长廊宣传栏。目前上述相关方案已设计完成,并提交上级审批。
据悉,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指标有40项,目前龙门县已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接下来,龙门县将加大“创森”宣传力度、资金投入以及工作推进力度,认真做好迎检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