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林洪率队检查龙城街道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洪日前率领县发改、住建、国土等职能部门到龙城街道就重点项目推进落实以及促发展、保增长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林洪就龙城街道未来产业规划、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以及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2%
林洪一行实地考察了西林美岸、美华都城、东城商业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投产。
据统计,龙城街道今年列入县重点项目共有15项,总投资额34.9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13.23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6.8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2%。
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动各项目加快建设是该街道目前重点工作之一。目前主要推动东城商业大厦、云鹏商住楼、景崇首誉大厦、泰华苑商住楼、雅居商住楼等新建项目加快投资建设进度,力争如期实现上述5个项目在年底前完成4.57亿元投资和预售总额5.31亿元的计划。“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半岛明珠、星晖南湾、星晖家园3个续建房地产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一个增收的版块,预计可增收各项税收3000万元。”该负责人说,该街道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汇宝西林美岸、美华都城、名仕嘉园、裕林豪庭、上林华府、紫薇星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力争如期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商业不仅仅是商场、商店等,资源要素交易市场是不是商业?我们能不能形成全县的钢铁、水泥交易中心?能不能依托新的汽车客运站打造一个物流园?”林洪指出,龙城街道作为龙门县发展的龙头,要从提升商业氛围方面谋思路,积极完善产业链条,找准发展的主攻方向。
他建议龙城街道围绕县城重点商圈、名校圈等建设好商业配套设施,打造好商业产业链条,提升商业氛围,活跃经济,形成可持续的支撑。进一步推进汇都商圈建设,加强名校周边配套产业发展。
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就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提出了“三个三”发展目标:一是主攻3个项目,打造项目群。即谋划380亩土地把汇都商业城打造成高端商业城,7月初召开校长办公会打造东区教育城,加快建设园区汽配城;二是推动3个区改造,扩容提质。即加快县城老城区的升级改造,县城东区扩容,推进青溪片区工业、商住、汽配城建设;三是抓好3条道路建设。即青溪片区市政道路建设争取9月动工,做好武深高速征地工作,加快S119线增龙路建设。
规划布局
明年5月前建好东区郊野公园
调研中,林洪提议龙城街道积极谋划主体功能区,清晰规划发展布局。除了要以规划引领项目发展外,还要优先考虑城市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力争明年内重点突破“一个公园、两个广场、两个湖”的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休闲场所。
据了解,在《龙门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龙门县城近期规划》的指导下,龙门积极推动县城东区建设,以此为基础,带动城镇化发展。把东区、东出口和惠州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县城扩容提质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旧城改造等7大类项目建设,加快招商步伐,强化扩容提质支撑。力争到2017年,县城城区建成面积从8.35平方公里扩大到15.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7.88万人发展到11.69万人;人均绿化面积从15.3平方米扩大到18.7平方米。
除了要以规划引领项目发展布局外,龙城街道还将优先考虑城市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龙城街道计划在明年内重点突破“一个公园、两个广场、两个湖”的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休闲场所。其中,明年5月前要建好东区郊野公园。进一步促进产、城、人融合,带动全县全面扩容提质。
增强效应
东区谋划一批社会事业项目
据介绍,该街道在城市规划促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将注重特色,通过拉框架、布项目、完功能,力求城镇化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特色鲜明、有一定内涵的新景观。为充分发挥县城东区的龙头作用,该街道还将着力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服务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聚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特别是规划实施一批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东区名校、医疗保健中心、新汽车客运站等项目的建设。
汇都商业圈汇都商业圈项目总投资14.8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380亩,项目分两部分进行整体开发。第一部分为汇都酒店、养生温泉和湖心公园,计划投资8.8亿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汇都酒店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于2013年竣工投入使用。养生温泉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酒店公寓4.5万平方米、养生温泉建筑物1.3万平方米。湖心公园计划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其中水上影剧院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计划2014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完成项目建设,该项目解决本地约600人就业问题,能快速推动商业圈周围的农商和生态旅游投资建设速度,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达每年2.2亿元。
项目第二部分以打造“商贸文化广场”为主题,打造为龙门的旅游购物中心,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面向全国开拓土特产深加工贸易,以集散、加工、批发为中心,年营业额可达3.2亿元,中区以“广州白云皮具交易中心”商户为分店区,箱包产品销往江西省等周边省份,年营业额可达5亿元,B区配合龙门县全国“温泉之乡”的称誉,面向全国开拓与之相配套的小商品,吸引全国旅游小商品(特别是潮汕地区的小商品)集结和贸易,年营业额2亿元左右,项目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完成项目建设。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 通讯员余艳侠 梁宇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