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8月15日在龙门县永汉镇召开的全市“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暨生态镇村创建活动现场观摩推进会上,市场化作为龙门县创新农村环卫工作的一大亮点备受关注。
市场化,也就是农村环卫服务引入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借助市场力量推进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或者说,农村环卫工作走上市场化改革的新路子。从全国范围看,长期以来,地方环卫保洁一般都是由财政“大包大揽”,政府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管事又养人,管干不分,有时候政府投入很多、花费不少,但环卫服务未必很好,老百姓未必满意。
破解这一问题,龙门县的经验是,转变思路,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缝对接一体化处理项目,改变环卫服务由政府大包大揽、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下定决心走市场化改革新路子,即按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引进一家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以BOT特许经营的模式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并提供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服务。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替代原有的财政拨款方式,从 “花钱养人”变成“花钱养事”,以破解农村环卫事业发展困局,进而提高农村环卫服务水平,实现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
实践一再说明,政府只有真正放下市场可以解决的,切实管好市场解决不了的,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社会才会更有活力,公共服务才能更有质量,权利保障才会更加给力。
当然,改革创新,引入市场机制,绝非为了减少投入,而是要提高农村环卫作业的标准、提高农村环卫服务的水平。毫无疑问,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民生实事,也是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投入责无旁贷。但政府投入必须用好,尽可能实现“四两拨千斤”,让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各县(区)、镇(街),只有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环卫工作新机制,积极借助市场“无形的手”,变“花钱养人”为“花钱买服务”,通过管干分离,腾出更多精力狠抓监管,切实当好市场“裁判员”,才可能解困破难,推动农村环卫事业加快发展。
抓好农村环卫和生态创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全面深化改革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以现场观摩推进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新路径,加快建立健全“作业市场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农村环卫工作新机制,全面巩固和提升“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成果,我们就一定能够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建设美丽惠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