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一家人其乐融融做年饼过年。
美味的年饼十分诱人。 本报记者费 燕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摄
本报讯 (记者费 燕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龙门炒米饼,以前又称年饼,龙门人有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吃年饼的习俗。据介绍,这一习俗始于明代。时至今日,龙门人依然保留着除夕前打年饼的习俗。临近过年,在龙门县城,走进不少家庭,都能闻到阵阵年饼的香味。
临近除夕,记者在龙门县城谷行街见到,10多位本地顾客正在挑选各式各样传统木制手刻的龙门年饼饼印。这些图案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凸显了当地劳动人民祈求幸福、安康的新年愿望。
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城郊村,记者一走进村头就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敲打声。走进一户农家,一位村民正在大陶缸上用饼棍碾磨年饼面料,5位村民围坐在一起上料入馅,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打饼。村民廖叔告诉记者,每逢到了农历腊月十七、十八,大家开始陆续打年饼一直打到年三十晚。馅料分为甜馅、咸馅、咸香馅等。“龙门年饼十分讲究好意头,所以在饼上会印有“如意吉祥”、“万事如意”、“花开富贵”等带有吉祥话语的字样。年饼在春节期间用来招呼亲朋好友和探亲访友,剩余一些年饼则留下来开耕出田时吃。”廖叔说。
记者在该村看到,村里还保留着一只大“饼印”和大“硬木凳”,这个大“饼印”打出来的年饼足有半斤重。据村民介绍,这只大“饼印”和大“硬木凳”有上百年历史。“打年饼是龙门县的民间习俗、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现在我们一家老小坐在一起打年饼不但其乐融融,还可以让打年饼民间习俗薪火相传。”廖叔笑着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