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驻点干部在龙门县麻榨镇东埔村了解粉葛种植情况。 本报记者黄宇翔 摄
●一个核心三个关键
“一个核心”就是联系群众。“三个关键”即:“驻点”,不仅要“身”驻下去,更要“心”驻下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普遍”,就是全覆盖,无死角,乡镇干部一个都不能少,都必须到点上去为群众服务,对所有的群众都必须普遍接触,不管谁来反映问题,都要满腔热情地接待;“直接”,要主动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里、到企业车间,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联系。
●数说驻点联系工作
全市驻点联系工作开展3月有余,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已联系服务群众6万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3.5万多条,现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000多件。
市第十次党代会四次会议提出,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全面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日前,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关于建立市、县(区)党员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
在全省开展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以下简称“驻点联系工作”),是省委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大抓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根据部署,我市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全市71个乡镇的1034名领导干部每周定期到全市1253个村(社区),面对面与群众直接沟通联系,听取意见、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驻点联系工作共联系服务群众6万多人次,逐步构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常态。
按照要求,今年我市将结合“五融五联”、“党员责任岗”等活动,进一步扩大驻点联系工作的范围,完善市、县(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上岗服务,逐步建立起党员干部全参与、基层单位全覆盖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新常态。据悉,相关实施方案即将出台。
部署
身心驻下去服务无死角
我市提出了“五定四全联系法”,“五定”是指定团队、定时间、定村居、定地点、定职责;“四全”是指全覆盖、全接待、全记录、全公开
制度执行是否到位,领导重视是关键。在全省推进会召开之后,我市迅速行动,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
随即,市委召开全市驻点联系工作动员会议,全面部署、积极推动。
为确保各县(区)、乡镇(街道)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对全市开展活动提出了“一个核心、三个关键”的要求。“一个核心”就是联系群众。“三个关键”即:“驻点”,不仅要“身”驻下去,更要“心”驻下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普遍”,就是全覆盖,无死角,乡镇干部一个都不能少,都必须到点上去为群众服务,对所有的群众都必须普遍接触,不管谁来反映问题,都要满腔热情地接待;“直接”,要主动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里、到企业车间,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联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为确保驻点联系制度执行到位,我市还建立了联动督查工作机制和考核考评体系。市、县(区)成立检查工作组,通过定点督查、集中巡查等方式落实督查制度。其中,市委组织部组建了12个检查组,每周三定期深入村 (社区)明查暗访。同时,将驻点联系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县(区)党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落实力度。
“五定四全”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切实开展好驻点联系工作,我市在省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内容和分类,围绕“村村有团队,户户有联系”目标,提出了“五定四全联系法”。“五定”是指定团队、定时间、定村居、定地点、定职责;“四全”是指全覆盖、全接待、全记录、全公开。这既是我市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机制,也是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具体要求。
在“五定四全联系法”中,有不少内容是结合我市实际而进行的创新。如,结合我市基层党建亮点,将“法制副主任”、“第一书记”、“党员责任岗”上岗党员等纳入驻点团队和辅助团队;全市统一将每周三作为驻点日,当天原则上不安排重大会议,最大限度减少会务对驻点工作的影响;要求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组织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联系;以村(居)民小组为基本单位科学划分网格,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
亮点
驻点干部当“四员”
大事、小事、身边事,家事、难事、烦心事,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广大驻点干部就认真对待、认真办理。通过驻点联系工作,我市逐步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的有效路径
又到周三驻点日,这天一大早,惠东县多祝镇委组织委员曾吉永就带着团队成员,前往他驻点联系的新联村。“乡亲们,大家对新设计的灌渠施工方案还有什么意见吗?”在草坑村民小组,曾吉永问道。此前,有村民对村民小组主灌渠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异议,认为无法实现全覆盖。得知这一情况后,曾吉永积极与水务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了规划。这一次,他向村民反馈了意见办理情况。看到新的设计方案,村民们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曾吉永就扶贫开发、村教学点建设等问题,与村干部进行商讨,并向村民征求意见。
“驻点联系工作不是走过场,而是脚踏实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要为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点赞。”该村村民老林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市深入开展驻点联系工作的一个缩影。每到周三驻点日,不管是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还是工业园区,随处可见镇(街)干部走村串户直接联系群众的身影。
为引导广大乡镇(街道)干部抓重点,我市进一步明确了驻点干部的职责,即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调查员、民意搜集员、民生办事员。要求驻点团队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众领会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精神;通过接待、走访、调查,全面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面对面沟通交流,消除隔阂,广泛了解群众意见诉求;尽可能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
“当好‘四员’的要求使得我们的驻点联系工作更有针对性,切切实实地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这样当干部,才问心无愧。”曾吉永感叹道。
制作发放联系卡提高群众知晓率
“老乡,您好,这是联系卡,上面有我和团队其他成员的电话,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或者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解决,请直接和我们联系。”日前,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俊杰带着驻点团队来到联系点柏岗村,走家入户派发联系卡。
在柏岗大道旁一个档口里,村民老张收好联系卡后说:“别小看这小小的一张卡片,关键时刻可能派上大用场。以后遇到困难,我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街道干部了。”此前,他从报纸上得知驻点联系工作的内容,心中充满了期待。
驻点联系工作,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评价者。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越高,驻点联系工作的成效就越明显。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市各县(区)统一制作“驻点联系证”,各乡镇(街道)统一制作“驻点联系卡”,注明团队驻点时间、责任人员联系方式等有关信息。在活动一开始,各驻点团队就上门入户,向群众发放“驻点联系卡”。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报刊、网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驻点联系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市各大媒体对“五定四全联系法”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发布预告消息;《惠州日报》还开设了“乡镇(街道)干部驻点联系群众”栏目,推介全市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帮助群众解决“民生微实事”
龙门县龙田镇社厦村村民刘平夫妇准备开一间小型竹制品厂,却因为资金缺口而搁浅。得知镇干部到村里开展驻点联系工作,他一度想去求助,可是又觉得这是自家的小事而不敢去求助。令他没想到的是,该村的驻点干部、镇综治办副主任苏崇章主动登门拜访,帮他出谋划策。在苏崇章的指导下,刘平夫妇来到镇妇联,申请办理妇女创业无息贷款,当天便拿到了申请同意书。
“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这可真是雪中送炭。镇里的干部办事效率太高了。”刘平很是激动。
“服务群众不一定非要 ‘高大上’,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小事也很关键。”这是苏崇章由衷的感慨。
群众事,无小事;在旁人看来的小事,对当事群众来说却是头等大事。深谙这样的道理,我市在对驻点联系工作的部署中,要求广大驻点乡镇(街道)干部注重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微实事”,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报请有关部门按程序办理,充分体现了服务群众事无巨细的理念。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实效性,我市还要求驻点团队记好“一本日志、两种台账”:团队成员要记好《驻点联系日志》,准确记录每次驻点联系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户的具体情况;每周填写驻点联系工作台账,全面记录工作进展情况;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均要及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处理办法。
修桥补路、扶危救困、用水用电、农产品销售、文体设施建设……大事、小事、身边事,家事、难事、烦心事,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广大驻点干部就认真对待、认真办理。通过驻点联系工作,我市逐步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的有效路径。
本报记者潘高耸 通讯员陈媖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