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近年投6亿多完善县城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品位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近年投6亿多完善县城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品位

转载 龙门视窗2015/06/04 18:39: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11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清洁后的龙城街道环城东路展现新颜。

 

  干部职工上街开展清洁活动。

  记者日前在龙门县城西林路看到,环卫工人刘姨正弯着腰清扫地上的废弃物,然后用铲将垃圾装进垃圾车里。刘姨介绍,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期间,环卫工人不仅要加强对道路、社区周边的卫生保洁,还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卫”工作中。

  据了解,自4月23日龙门县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以来,县环卫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同时加强对环卫工人的管理,分片包干,及时督查,着力改善县城卫生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基础

  近年投入6亿多元完善县城基础设施

  日前,龙门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欧焕房做客 “龙门发布”(龙门县政府官方微博)与网友分享龙门县在“创卫”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并就该县“创卫”工作与网友展开探讨。

  “近年来,我县先后投入6亿多元用于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其中,投入103.29万元添置环卫车辆和主要街道的果皮箱;投入近2亿元组建垃圾无害化焚烧发电厂,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欧焕房介绍,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创卫”条件日渐成熟。

  近期,按照《国家卫生镇(县城)标准》要求,龙门县以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形式,围绕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农贸市场卫生、公共厕所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卫生等7个项目,对当地居民和过往旅客进行了民意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522份。在调查的7个项目中,满意度都达到90%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是饮用水卫生,满意度为94.83%,最低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满意度为90.04%。

  “以前的东较文化广场和现在没得比啊,现在绿化好了,垃圾少了,坐在这里聊天很舒服。”今年63岁的县城居民林伯每天下午都在县城东较文化广场和朋友聊家常。林伯告诉记者,他见证了东较文化广场从一个旧操场到便民广场的一步步转变。过去,广场上小摊小贩制造的脏乱差让他感到实在不舒服;现在,乱摆乱卖的现象没有了,垃圾不见了,干净舒适的环境让他倍感舒心。“现在有文明县城的样子啦!”林伯开心地说。

  ■举措

  龙城三成以上村庄要建成省级卫生村

  “您好,请您按上面的提示落实好‘门前三包’管理规定的有关事项。”一名志愿者日前将《龙门县城‘门前三包’管理规定》的宣传单张递给西林路一眼镜店工作人员时说。

  “现在,每周二我们单位都会组织干部职工到责任包干区开展爱国卫生大行动。”县某单位干部范女士说,开展这类活动不但可以清理大街小巷的垃圾,还可以带动全县群众共同行动,美化县城环境。“有些地方很难清扫,我会用钳子把垃圾夹起来放到垃圾铲里。”说起清洁街道的经验,范女士举起手中的长钳子介绍,为了搞好卫生,除配备扫把、垃圾铲外,单位还专门购买了钳子、小平铲等工具。

  “县城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是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基础,‘创卫’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市容市貌整治。”欧焕房说,“创卫”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于加强对县城市容环境卫生的整治。

  按照“创卫”要求,龙城街道要把30%以上的村庄建成省级卫生村。今年上半年,龙城街道6个村和2个社区申报创建省级卫生村,申报材料已经递交,本月下旬将迎接省爱卫会检查组的调研考核。

  “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开展创建省卫生村活动。”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城街道现有省卫生村民小组3个,还需创建6个以上的行政村或43个以上村民小组为省卫生村,针对这一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指标,街道已安排专人负责跟踪落实。

  据悉,除了对县容县貌、农贸市场进行整治以外,县创卫办和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制订交通秩序、“牛皮癣”专项整治、县城“除四害”工作等10多个方案,以进一步改善县城整体卫生环境。为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及参与度,县创卫办将联合县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志愿者,以电视广告、派发宣传单张、举行“创卫”知识竞赛等方式,向民众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使“创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龙新心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