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目前县城规划区面积106平方公里,计划扩大到260平方公里,县城中心城区面积由62平方公里扩大到136平方公里,扩容后的县城将构建“一城两街道”的框架,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这是记者从龙门县日前召开的扩容提质建设项目现场会上获悉的。据悉,龙门县接下来将紧紧围绕“一主一副三轴”城镇化格局做文章。
基础设施建设
青溪大道改造工程计划明年3月完工
“走在塔山里,四处绿意盎然,让人无比放松、自在。”在上班族老陈眼里,下班之后爬塔山可以舒缓工作压力。
记者日前在塔山公园看到,登山道两旁罗汉松、红花风铃木、秋枫等各种树木林立,每天傍晚时分,都有不少市民到此运动健身。与塔山临河相望的西林河堤——— 环城东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也已成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好场所。
据介绍,近年来,龙门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
其中,投入2.3亿元完成西林河堤改造工程;投入6500多万元完成县城迎宾大道、沿江路、香滨路、西林路的道路改造工程;投入近1.2亿元新建了全民健身广场、东较文化广场、县城体育馆、塔山森林公园等文化、娱乐、健身场所;投入600多万元实施县城绿化改造工程。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25.33亿元,同比增长104.1%。
目前,龙门县计划投入约1500万元建设东新路、梨新路、北出口横路及百担路。东新路已于11月12日动工建设,梨新路、北出口横路及百担路力争明年春节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总投资8000万元的青溪大道改造工程已全面施工,计划2016年3月完工。龙门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城街道青溪大道道路改造工程是该县扩容提质建设项目之一,属于城市次干道。
“一主一副”格局
县城东区6平方公里起步区打造成新中心
龙门县计划构建“一主、一副”发展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一是以县城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抓手,打造城市主中心;二是以永汉至沙迳10公里生态经济带为抓手,打造城市副中心。”龙门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县城东区内重点规划了6平方公里起步区,将其打造成为龙门城镇的新中心、扩容提质的新亮点。目前,已部署了33宗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18亿元,其中包括:民生及公共设施项目22宗,总投资约61.5亿元;商业项目2宗,总投资约16亿元;房地产项目9宗,总投资约39.5亿元。近期已竣工的项目有云鹏花园、美华都城、西林美岸、东城商业大厦等商住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的项目有东区名校城、“三院”、“四馆”及新汽车站等一批民生项目。
副中心城区方面,龙门县编制了永汉至沙迳10公里生态经济带规划,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布局了21项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规划依托现有自然生态,重点塑造沿线竹海景观,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经济带。
目前,永汉已经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总量规模,已初步形成保利、富力、大观园、龙之泉等大项目落户的扎堆效应。省道119线永汉到沙迳沿线聚集了10多家星级酒店群,将辐射带动麻榨、龙华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发展。随着省道355线南油公路启动改造,环南昆山旅游产业园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规划修编
明年底实现县镇村三级规划全覆盖
记者从现场会还了解到,龙门县计划投入约1700万元推动新一轮规划修编,打造“全域龙门”。
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方面,已完成了龙门县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等前期工作,10月20日完成了专家论证,计划今年完成总体规划初步方案,2016年10月前完成县城总规修编。
村镇规划方面,已完成了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3个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剩余的乡镇正在按程序加快推进。已编制了5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占行政村总数的33.3%,其余104个行政村正在编制初步方案,明年上半年前完成。到明年年底,该县可实现县、镇、村三级规划全覆盖,规划区面积扩大至354平方公里,控规面积扩大至181平方公里。
名词解释
“一主一副三轴”
城镇化格局:“一主”是以县城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抓手,打造城市主中心。“一副”是以永汉至沙迳10公里生态经济带为抓手,打造城市副中心。“三轴”是构建“三大发展轴”:重点加快县城、平陵、龙田一体化发展进程,打造对外经济、信息、物流发展的主要通道,形成沿金龙大道、武深高速公路的城市发展主轴;推动龙华、永汉、南昆山优先发展,打造旅游度假与文化体验区,形成沿省道119线的产业主要发展轴;推动地派、龙潭、蓝田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旅游与观光农业区,形成沿广河高速、汕湛高速的次级产业发展轴。
一城两街道:“一城”
是指龙门县城;“两街道”是指龙城街道和平陵街道。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