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位于平陵镇竹龙村牛尾村民小组的古荔枝树林。
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在县城塔山公园义务植树。
制图:许妙红
连日来,龙门县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乡镇干部群众踊跃植树。3月11日当天举行的2016年度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由龙门县相关领导、县直正科以上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以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的义务种树队伍,就在县城塔山公园山头种下了红花荷、木棉、万紫千红、樱花、荫香、风铃木和细叶紫薇等观赏性树种1000多株。与此同时,全县各乡镇、社会团体、群众在公园、庭院、学校、小区、广场、村庄“四旁”等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绿化龙门大行动热潮。
生态环境是龙门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龙门县着力推进生态创建工程,以生态规划为龙头,全面加大生态县创建力度。去年,广东省环保厅正式授予龙门县“广东省生态县”荣誉称号,成为我市首个省级生态县。今年,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中,该县将深入实施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4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3.5万党群种树14万株
植树活动当天早上不到8点,记者在县城塔山公园附近看到已有不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带着工具来到植树现场。尽管前一天晚上曾下过雨,早晨的气温也相对较低,但丝毫没有减弱志愿者们爱绿、护绿的热情。在植树活动现场,由于山上泥土松软湿漉,很多志愿者都是一脚深、一脚浅地在山头上缓缓前行。
“为家乡增添新绿是一种社会责任。”志愿者林先生告诉记者,早前听说龙门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他立刻就拉着好朋友一同报名参加。据他介绍,今天是他第二次参加植树活动了,此前他还曾与朋友一起参加了由某个社会爱心组织发起的义务植树活动。
据龙门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植树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者前来报名,但由于场地限制,本次活动只挑选了50名志愿者前来参加。该负责人表示,参加植树活动非常有意义,志愿者们不但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重视环保的责任意识,还为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尽了一份力。
“经过近3小时的共同奋战,800多名植树活动参与者们共种下香红花荷、木棉、万紫千红、樱花等多种树木共1000多棵。”据龙门县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义务植树活动中,以“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龙门大行动,打造生态优美和谐幸福龙门”为主题,全面打响今年全县春季植树造林攻坚战。据了解,多年以来,龙门坚持 “保住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的发展原则,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生态建设,形成了具有龙门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据初步统计,全县义务植树活动中共出动党员群众超3.5万人次,植树14万株。接下来,该县将乘势而上,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确保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以上,并抓好抚育管护,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
今年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8公里10500亩
“走在塔山里,四处绿意盎然,感觉让人无比放松、自在。”在上班族老陈眼里,下班之后爬塔山可以舒缓工作压力。据龙门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森林碳汇工程、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提升林业生态水平,建设美丽幸福龙门。
记者日前在塔山公园看到,登山道两旁罗汉松、红花风铃木、秋枫等各种树木林立。“自从龙门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后,不仅街道两旁的花树多了,塔山的风景也更靓丽了。”今年65岁的县城居民廖叔说,只要天气好,他每天上午都会爬塔山锻炼身体。
“根据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的目标任务,今年龙门县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里程18公里、建设面积10500亩。”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龙门县去年结合 “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送6万株树苗下乡,完成森林村庄建设22个。按省林业厅的任务安排,今年计划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完善提升48公里、面积2005亩;完成森林村庄建设任务44个,其中建设省级示范点3个。“目前,我县还将规划新增县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各1个。”该负责人说。
登记造册管理古树名木
据龙门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不仅重视生态林业工程的有效推动,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同样不遗余力。
早前,记者在龙门县绿委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平陵镇竹龙村牛尾村民小组于2014年挂牌确认的一处古荔枝树群落。记者看到,这是一个被绿色环绕的小村庄。村前有景观树,村中有古木,村后有农田和山林,流经村庄的平陵河支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生态村落。
“这片荔枝林通过普查于2014年12月确定为古树群落,共有200棵平均树龄100多年的荔枝树,是目前为止,通过普查发现的龙门规模最大的古树群落。”该县绿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片荔枝林已经挂牌进行保护。
据介绍,近年来龙门县共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4次,逐步建立古树名木管护系统。目前,全县共有古树名木510株、后备资源(50年至99年)64株、古树群落8个。古树名木中,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的有11株,国家二级古树树龄300年至499年的有76株,国家三级古树树龄100年至299年的有423株。目前该县已对所有记录在档的古树名木以及古树群落实行挂牌保护,并建立古树名木 “身份证”,注明树种、科属、树龄、保护级别等信息。同时,还建立更加详细的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包括GPS定位、健康状况、保护措施,实行“一树一相一册”归档管理,形成古树名木“户口簿”。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邓剑辉 李志罗 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