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平陵光镇村有个“小西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平陵光镇村有个“小西湖”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4/16 11:50: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龙门视窗 33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人工湿地,像农家小花园。


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老村庄祠堂前的水塘变成了清澈见底、鱼翔浅底的“小西湖”。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摄

15个花园式的人工湿地散落在村中各处,生活污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变成无色无味的清水排向田间;村中老祠堂前的半月形风水塘,过往水体黑臭,经过施工方利用惠州西湖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治疗”,变成了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的“小西湖”……近日,尝到惠州“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甜头的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村民感慨,家门口污水直排、黑臭水沟水塘随处可见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昨日,惠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东时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活动,计划今年年底前,麻陂镇等11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环保验收,全市新建200座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深入实施农村河道整治工程,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对79条农村河道和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实施整治。

15个人工湿地散落村中

龙门县平陵镇光镇村紧邻平陵圩镇,饮食店多,污水处理难度大。过去,村民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沟水塘随处可见。

近年来,在惠州市委办扶贫“双到”驻村工作组的组织和支持推动下,光镇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2015年底,该村相继修建了15个微型分散式复合型人工湿地,铺设污水收集管2.3公里,让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昨日,东时记者在该村看到,这15个人工湿地散落在村中各处,田间地头、村屋旁边都能看到人工湿地,每个面积约8平方米,由白色栅栏围成,由管网收纳生活污水进入湿地进行处理,经过一番处理后,汩汩清水流出。人工湿地栽种的各种植物,绿色青葱,有些还开了花,犹如一个小花园。

光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柏梁介绍,光镇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村民近3500人,根据地形走势、村民居住分布的实际情况,离圩镇较近的8个村民小组采用建设市政管网的方式,将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平陵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离圩镇较远、居住较为分散的12个村民小组共建设了15个人工湿地,进行分散、就地处理,避免大量建设管网、大面积征地,既解决了选点、征地、铺管难等问题,也节省了大量投资。为解决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问题,光镇村积极沟通各方,努力拓宽资金来源。发动乡贤、单位企业支持,共募集资金150万元,用于15个人工湿地建设。目前,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9%,基本实现了雨污分离、村洁水清。

计划向有条件农村推广

在光镇村水井一村民小组老祠堂前的半月形风水塘,东时记者看到,该水塘清澈见底,水塘边和水底都栽种水生植物,水塘上,数朵莲花初开,荷叶下的锦鲤自由游弋。偶尔一阵小雨,让水塘泛起层层涟漪,将水塘与老村渲染成一幅水墨画。

原来,光镇村在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人工湿地的同时,也将村中其中一个黑臭水塘进行生态修复,使其水清岸绿。施工单位负责人、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东升向东时记者介绍,该水塘面积约100平方米,近日,工人在水塘中种植多种水草,如美人蕉、苦草、睡莲等,同时放入鱼虾、田螺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能分解污染质的水中微生物,使得它出现“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的景象。

目前,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工程首期工程南丰湖“水变清”项目的施工方,正是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齐东升说,光镇村水井一村民小组的水塘修复工程,该公司在惠州首个农村水塘生态修复工程,使用的是惠州西湖生态修复技术。

“该水塘一直都是黑臭的,村民曾在此养鱼,也是水牛洗澡和排泄之地。”光镇村水井一村民小组村民老刘说,他活了半辈子,没有想到惠州西湖的生态修复技术会对村中的水塘进行“治疗”,村民们欣慰地说,村里面有了“小西湖”。

东时记者从龙门县环保局了解到,对光镇村老祠堂前水塘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该县有计划在辖区有条件的农村推广。

故事

村民从将信将疑到主动要求

有意思的是,对人工湿地、生态修复的做法,光镇村村民一开始是将信将疑。刘柏梁介绍,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接受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去年,村里组织村民前往博罗县参观已建成的人工微型小湿地,认为博罗的效果很好,大家对这种治污技术颇有信心。

其中,村民潘伟光主动要求将小湿地项目建在自己住家小院内。为了建湿地,他还挖掉了2棵果树,腾出土地来。将别人家的污水收来,潘伟光的举动一开始让家人不解,3个儿子中,有两个反对。潘伟光将此前的考察经历“搬出来”,打消了家人的顾虑。“我发现那些能喝污水的植物长起来后,湿地就变成一个漂亮小花园,非常赏心悦目,而且没有任何污染!”

此外,施工方一开始想选择光镇村水井一村民小组旁边的水井二村民小组老祠堂的风水塘进行生态修复,因为该水塘面积更为宽阔,修复起来较为容易,但水井二村民小组的村民担心影响了风水,没有同意。如今,见水井一村民小组风水塘变成了风景秀美的“小西湖”,水井二村民小组的村民也计划向村委申请将风水塘也修复成另外一个“小西湖”。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已有0人点赞
急聘工作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