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龙门县工商联成立公安民警抚恤救助基金会。
龙门县工商联主席黎伟松(左)慰问困难群众。
龙门县工商联旧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成立于1925年的龙门县工商联,见证着90多年风雨沧桑,继承了红色商会传统,多年来在时代变迁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提升服务水平,队伍建设不断迸发新活力,近期被评为“领导班子好、会员发展好、商会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保障好”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龙门县工商联现任主席(会长)黎伟松表示,对县工商联而言,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既是鼓励,更是动力,未来,该工商联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两个健康”(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擦亮县工商联的品牌,力争政企发展共赢。
建设
成立创建全国“五好”工作领导小组
据龙门县工商联现任主席(会长)黎伟松介绍,近年来,龙门县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总量不断增加。2015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99亿元,占全县GDP的69%;全县有民营企业2213家,个体户14265户,民营经济成为了全县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为更有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2015年,龙门县工商联围绕“领导班子好、会员发展好、商会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保障好”的总目标,针对该县工商联建设发展实际,确定了“传承百年商会历史,继承红色商会传统,打造龙门特色商会”的“五好”建设工作思路,推动了龙门工商联建设再上新台阶。
“龙门县工商联前身为龙门县商会,成立于1925年,至今已有近90多年历史。目前,龙门县工商联有永汉、平陵、龙潭七个分会,截至2015年,会员数共达384个。”黎伟松告诉记者,县工商联之所以能在百年沉淀中持续焕发新活力,主要得益于组织领导重视和会员团结支持。
据悉,近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五好”工商联建设,在批准县工商联《关于创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活动的请示》所提出的八项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还确定了县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会议专门研究工商联工作,分工一名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分管联系工商联工作,提名县工商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县党委委员或列席县党委全委会,将工商联工作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宣传纳入党委、政府宣传工作统一部署,工商联考察调研、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等重要事项,为县工商联“五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龙门县委、县政府成立创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工作领导小组,并拨出专款,有力推动了“五好”县级工商联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龙门县工商联还加强干部配备,优化队伍结构,落实“领导班子好”。通过到企业考察、开展调研等活动,及时发现不同领域的优秀非公经济人士,及时将他们培养选拔到工商联领导班子中来。截至2015年年末,龙门县工商联领导班子共有非公主席1名,党组书记、副主席1名,驻会专职副主席1名,秘书长1名,非公副主席(副会长)13名,为更好地开展工商联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服务
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黎伟松表示,完善的组织建设是为更好地服务更多会员,在此期间,龙门县工商联始终谨记自身职责,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维护非公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放在工作首位。
近年来,县工商联深入走访当地非公经济企业,积极当好政企沟通的桥梁,先后撰写了《龙门县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服务调研报告》、《龙门县工商联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调研报告》以及《关于解决我县非公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议》、《关于请求解决竹业行业转型升级改造建议》等提案,为当地非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该县还成立了龙门县民营企业投诉中心,与龙门县工商联合署办公,积极参与企业投诉调解工作,协调职能部门促进问题的解决。据悉,这也是我市县区唯一一个民营企业投诉中心。“近两来年,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协调处理了酒店土地出让金、酒店建设用地和多家企业新建厂房办理营业执照等问题。”黎伟松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该中心两年共为企业排忧解难约7件,合法维权5件,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
2015年,在县工商联等部门的建议下,龙门县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通过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龙门支行合作开展助保金贷款业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缓解小微企业因抵押物不足等问题造成融资难的困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龙门县工商联还与县地税局联合举办了税收政策宣讲会,着重宣讲了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股权转让政策解读、纳税人涉税风险防范和规定等,众多企业家积极参与并反馈称收获良多。
平日里,龙门县工商联积极组织学习交流与考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并针对龙门县域经济特点,培育和发展龙门特色行业协会。“龙门作为山区县,林业、竹业、旅游等行业是龙门主要经济支柱,也是龙门经济发展特色。”黎伟松提到,针对这个特点,县工商联于2006年指导建立了龙门县竹业行业协会,2013年指导建立了龙门县园林协会,2016年又指导筹备成立龙门港澳台旅游促进会。“这些行业协会组织,在规范行业经营、参与制订行业规划、做大做强行业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
继承红色传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据了解,龙门县侨资、外资企业偏少,民营企业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作为县工商联,相应地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较大,近年来在创文创卫、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都倡导大家继承红色商会传统,引导会员企业担当社会责任。”黎伟松举例说,在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工商联就积极倡导工商联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红色商会传承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大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积极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多年来共捐款2300多万元。
在此氛围下,会员单位也十分踊跃参与到当地文化事业发展中来,如2011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由会员单位尚天然集团投资兴建了龙门农民画博物馆。这是全国60多个著名的农民画乡中,唯一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农民画博物馆。农民画博物馆建成以后,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视察,正式开馆时由国家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同志亲临开馆揭幕。2012年3月29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 (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博物馆视察并指导工作。尚天然集团对文化产业的热衷和投入,也为其他会员单位起到了垂范作用。
2012年,龙门县工商联牵头发动会员企业,筹资180万元协助龙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牵挂远山》,影片后改名为《因为谷桂花》,并于2015年9月在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荣获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奖。
此外,县工商联会员企业积极支持龙门县文化馆、龙门县青少年农民画、龙门县老人协会建设,为龙门县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龙门县工商联还首创成立公安民警抚恤救助基金会,并筹得爱心捐款160多万元。“都说有困难找民警。民警有困难找谁?”黎伟松表示,该基金会正是“饮水思源”,旨在更好地保护公安民警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使之能全身心投入地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平稳,此举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下一步,县工商联将创建民营企业产业园,进一步助推当地企业发展,为践行“两个健康”主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工商联动态
●5月24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带队到我市调研,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调研组到广东祯州集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
●5月5日上午,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杨灿培带队先后到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卡莉莉手袋皮具厂(惠州)有限公司、广东祯州荔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鼓励3家民营企业以创新提高效率,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改革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4月22日,市工商联组织首批70多名民营企业家,走进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4月27日,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全体帮扶干部,到龙江镇路溪村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对接工作。
●5月4日,市工商联举行新生代企业家“五四”青年节联谊座谈会,研究讨论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筹备工作方案。
●5月5日,惠州市健康产业促进会办公室揭牌仪式暨会员座谈会在市工商联举行。
●5月16日,惠州市企业信用联合会揭牌成立,并被市工商联吸纳为团体会员。
●5月18日,市工商联由副主席金富有率队,到副会长企业广东金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市电子商务协会调研。
相关链接
龙门商会的“红色”基因
在龙门县龙城镇古冚口街(今为顶新街16号),有一处三合院式的晚清建筑,砖木结构,正门趟栊,门额顶上用白灰谷壳混合浆做起直书楷体“龙门县工商业联合会”凸字,这便是龙门县工商联的诞生之地。
1925年,龙门县工商联的前身——— 龙门县商会在此成立。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进入龙门,受到该县各界人士数千人在顶新街列队欢迎,红四师师部驻县商会。期间,在县商会召开会议,提出筹措军饷,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镇压了个别搞破坏的反动富商。因此,龙门商会较早接受了革命洗礼,且为工农红军度过艰难岁月,影响深远。
1950年12月,龙门县召开首届工商界代表会议,成立“龙门县工商联合会筹备会”。1956年1月召开“龙门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工商联组织,至今已是第九届。解放后,龙门县商会旧址为龙门县工商联办公地址。1998年工商联迁新址后,该建筑仍由工商联管理维护。200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师部旧址被列入第二批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该县成立了平陵镇商会,并于1997年恢复了永汉镇商会,2014年成立龙潭镇商会。在指导基层商会建设过程中,龙门县工商联一直注重弘扬“商通八方,福泽桑梓”的商会文化传统,引导龙门各基层商会发挥优势,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特别是挖掘出近百年的永汉商会以宽广、包容心态,团结所有外来商人,繁荣商贸,造福于民,不畏艰难,将生活商品、生产资料经水路运输到永汉,使永汉成为当时三镇货物商品供应中心的历史,激励永汉商会继往开来,奋发有为。
2015年,永汉商会办公楼完成重建,商会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永汉商会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周边尚未成立商会的乡镇企业,主动要求加入永汉商会,使得永汉商会起到了龙门县片区中心商会的作用,龙门县工商联也在近百年的传承和红色传统中赢得新发展。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通讯员林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