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丢荒二十载 龙门平陵“乾隆荔枝”独秀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农业生产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丢荒二十载 龙门平陵“乾隆荔枝”独秀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7/05 15:29:2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东江时报 作者:龙门视窗 845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多年来,古荔枝林无人打理,成熟的荔枝无人采摘,掉落一地。

20多年来,古荔枝林无人打理,成熟的荔枝无人采摘,掉落一地。

龙门县平陵镇竹龙村牛尾村民小组的荔枝林距今至少有250年(航拍图片)。

龙门县平陵镇竹龙村牛尾村民小组的荔枝林距今至少有250年(航拍图片)。

古荔枝林里的荔枝品种主要是“乌叶”,即将成熟。

古荔枝林里的荔枝品种主要是“乌叶”,即将成熟。

走在阴凉的古荔枝林下,品尝着美味的荔枝果,感觉清爽怡人。

走在阴凉的古荔枝林下,品尝着美味的荔枝果,感觉清爽怡人。

不少荔枝树倒塌没入河水中。

不少荔枝树倒塌没入河水中。

古荔枝树上长满了藤蔓。

古荔枝树上长满了藤蔓。

眼下正是岭南佳果荔枝上市季节。近日,东时记者微信朋友圈热传龙门县平陵镇竹龙村牛尾村民小组 (以下简称平陵牛尾村)有一片清代乾隆年间栽下的荔枝林,至今至少有250年历史。如今天然“放养”多年,待人采摘。东时记者7月1日实地走访发现,网传帖子不假,平陵牛尾村确实有一片古荔枝林,面积约百亩,有330多棵,树高普遍七八米。据村民介绍,荔枝林是其先祖在清乾隆初期栽种,至今超过250年历史。近20年因为荔枝价格不佳、树高难采果,丢荒了。

今年惠州荔枝普遍歉收,价格大涨,平陵牛尾村这片古荔枝的挂果情况却比往年好。村民们再次将目光关注这片祖先的馈赠,希望今年的荔枝可以卖个好价钱。

树高平均七八米难以采摘

东江北部支流公庄河上游的平陵河,由北向南从平陵牛尾村右侧蜿蜒流过,先在该村右上角向东,然后拐弯往南,将该村一角围成了个“半岛”。龙门平陵为丘陵地带,土地肥沃,适宜水稻作物以及各类水果种植,由平陵河围成的牛尾“半岛”,水土更加丰腴,适宜荔枝栽种。

东时记者近日走进牛尾 “半岛”的荔枝林。只见荔枝林高大茂密,且排列有序,目测树高平均七八米,有些甚至超过10米。东时记者脚踩着覆盖泥土的荔枝枝叶,阳光从荔枝树洒落,从河边吹来的清风透过荔枝吹来,清爽怡人。

高大的荔枝树上,大多挂着半红半青的荔枝,尚未到完全成熟的日子。偌大一个荔枝林,采摘的村民却寥寥两三个,为了摘得果


实,他们动用了梯子。原来,由于这里的荔枝树比一般的果树要高,荔枝挂在树梢,没有梯子难以采摘。


村民推算超过250年历史

平陵牛尾村为张姓自然村,对这片荔枝林,村民们一直以 “百年荔枝林”称呼,实际上,它的年龄不止百年。不少村民称,这是他们的先祖在乾隆年间种下的荔枝。对家族历史较为熟悉的67岁村民张观生向东时记者介绍,牛尾村的祖先约在清乾隆年间从博罗杨村到平陵牛尾村开基,以村子附近的牛尾山命名村子。先祖有6个儿子,生前为6个儿子栽种了六列荔枝,一列有10多棵,这是村中荔枝林的由来。后来,6个儿子又在六列荔枝外围相继补种荔枝,直到种满整个牛尾“半岛”。他们祖先的墓碑上刻着离世年份是清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村民由此推算,这片古荔枝林栽种的时间至少有250年。

东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张观生口中的最早的六列荔枝,居于荔枝林中间,整齐排列,每列有10多棵,列与列之间,形成一条天然的林荫大道。

上世纪90年代前产量很高

“荔枝是我们村重要的遗产。”平陵镇竹龙村村委委员、牛尾村民张新民介绍,据老一辈传说,一开始,荔枝林分区域,分别属于各房人。牛尾村村民世代以耕种为生,每年夏季,荔枝成熟时节,村民会采摘荔枝,挑到龙门县城、博罗等地去售卖,增加点家庭收入。

张新民说,牛尾村荔枝林的荔枝全部为黑叶禾枝,果肉丰腴,果汁清甜,很有荔枝味,且大小一致,一般16个就能凑到一市斤,村民售卖时,不用称都可以。这些特征,使得牛尾村荔枝在附近小有名气。

新中国成立后,牛尾村荔枝林属于集体财产,改革开放后,有分包至各家各户。“长久以来,村民没有刻意去施肥或者打理,荔枝树长得比较慢,高度也不高。”张观生说,但改革开放分“单干”后,村民急于求成,往分到手的荔枝浇肥,一下子将荔枝树养高了几米。这种情况持续几十年,荔枝的产量也翻番。“上世纪90年代前,荔枝卖到4元一斤,村民收入很是可观。”

最近二三十年风光不再

到了1995年和1996年间,由于平陵以及邻近的博罗公庄大量出产荔枝,牛尾村荔枝风光不再。张观生说,“一个是价格没有优势,另外,牛尾村荔枝树太高,采摘困难,还出现有村民从树上摔下摔伤的情况。”

在分“单干”时分得17棵荔枝树的张新民也介绍,由于平陵众多村子在最近二三十年栽种荔枝,牛尾村的荔枝在价格上已经没有竞争优势,他已经20年没有到自己的荔枝树采摘荔枝,让其荔枝果自生自灭。

另外,由于大量年轻人出外务工,牛尾村的劳动力严重下降。从1996年起,牛尾村村民索性不再打理荔枝林,让其“天养”。“荔枝成熟时,个别村民会去摘些解馋,至于摘去卖钱,就没人肯干了。”

现状

还保持着“乾隆年的味道”

牛尾村最近20年,回归到纯天然的状态,却受到自然的冲击。牛尾“半岛”大部分被平陵河包围,因此,平陵河的水文情况时刻影响着荔枝林的泥土保持情况。由于牛尾村下方不远处修筑了水利陂头,每当水闸开启时,平陵河水大量流走,也带走了牛尾“半岛”边缘的泥土,这使得荔枝树不断倒塌没入河水中。

“荔枝林原本有400多棵,最近这些年,被水土冲走了一些,只剩下330多棵。”牛尾村民小组组长张海明说,目前,牛尾荔枝林有百亩左右,分区域属于该村40多户人家。

去年,龙门县绿化委员会、县农业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进这片荔枝林,为古荔风情倾倒,为之立牌保护,并拨款6000元给村民清理荔枝树下的杂草,叮嘱村民要保护好这片古荔枝林。“在去年,荔枝林杂草过人头高,清理了一遍才能行人。”要不是张海明道出此事,东时记者还以为牛尾荔枝林一直保持着干净宜人的环境。

“在去年还是杂草一片,荔枝林丢荒近20年。”张海明说,由于是野生状态,


所以荔枝林的荔枝,还保持着“乾隆年的味道”。


盼望

荔枝林永离水患

今年,惠州各地的荔枝普遍失收,“荔枝之乡”惠阳镇隆的荔枝甚至断崖式减产,出现20年来的最惨之景。获悉此消息的牛尾村村民,心头一动,将目光重新放到了古荔枝林,摩拳擦掌准备好采摘工具。“牛尾荔枝林真正成熟的时间是7月16日至20日,村民都盼望到时能卖个好价钱。”张海明说,从目前挂果的情况来看,产量比往年好,而且,没有洒农药,纯天然的古荔枝。

张海明说,他和村民期望借助《东江时报》这个惠州主流媒体,扩大“乾隆荔枝”的美誉度,帮帮村民。

今年的荔枝行情可能是个契机,村民们心中有一个长久之计。由于平陵河水冲塌了牛尾“半岛”不少泥土和荔枝树,村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出钱将牛尾“半岛”约2.5公里的岸线巩固,使得荔枝林永离水患。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姚木森 摄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