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带头捐钱建球场 龙门县老党员动员村民美乡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带头捐钱建球场 龙门县老党员动员村民美乡村

转载 龙门视窗2016/07/21 00:11:1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志愿服务网 作者:龙门视窗 2817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罗杨添大半辈子在村中以务农为生,生活上,罗杨添一直简单朴素。

  人物档案

  姓名:罗杨添

  年龄:79岁

  入党时间:1960年6月

  工作岗位:龙门县龙江镇沈村村老圩村民小组老党员

  在龙门县龙江镇沈村村老圩村民小组,有一个闻名乡里的老党员——— 罗杨添。罗杨添现年79岁,早在1960年6月,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至今有56年。

  罗杨添大半辈子在村中以务农为生,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处处为集体、为他人着想。他曾经帮出勤农户挑水、趟入洪水转移被困病人、带动村民捐款建篮球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生在他身上的正能量故事不胜枚举,他也曾获得惠阳劳动模范、惠阳党员标兵等荣誉(上世纪60年代龙门曾属惠阳地区管辖)。他就像金子一样,走到哪都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光芒。

  争当示范

  工余帮出勤农户挑水

  罗杨添生于1937年12月。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反动派部队经常下到农村“打明火”(打家劫舍),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罗杨添的父亲在一次抵抗中被打断了腿,丧失了劳动能力,以致整个家庭生活非常艰难。

  “共产党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罗杨添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响应号召去参军,因为家访时发现我家没有劳动力,两次都给送了回来”。年少的他埋下了一个向党组织靠拢的念头。

  1960年6月,23岁的罗杨添终于等到党组织递来的 “橄榄枝”。罗杨添记得,在入党宣誓那刻,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提醒自己要始终坚持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

  “我入党那个年代,不是你想入党就可以入党,必须经过政审和党组织的多次考验,要比群众有更高的觉悟,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谈起入党初衷,罗杨添说,“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的”,他立志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信任。

  龙江镇沈村村老圩村民小组村民罗燕林说,那时候的农村还是大集体,老圩村民小组属于沈村生产大队,农民每天出工收工要听队长的安排。罗杨添是大队副书记,在团结带领群众搞好农业生产之余,用闲暇时间帮村上40多户出勤农户挑生活用水,每次都要挑上100多担,村民都称赞他党性强,是“活雷锋”。

  不计得失

  洪流中救死扶伤

  罗杨添党性觉悟高,做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1959年,龙江沈村爆发山洪,滚滚洪流沿着低洼地段迅速蔓延,地处低洼之地的沈村卫生站很快受浸,短时间水就没到了齐腰位置。当时卫生站有医生李肇京和三十多名病人,由于洪水来势凶猛,十几名卧床不起的重症病人因来不及转移不幸溺亡。李肇京带领剩下病人慌乱地爬上房顶暂避洪水。正当李肇京无计可施时,作为村干部的罗杨添查看灾情时恰巧路过此地。听到李肇京呼救声,罗杨添喊了声 “不要慌,我来了!”就淌进了已经齐肩深的洪水中。

  罗杨添抵挡住了暗流冲击,和李肇京一道艰难地将十几名活着的病人逐个转到地势高的地方。洪水仍在上涨,李肇京准备把卫生站的门关上,等洪水退后再来处理溺亡病人的尸体。罗杨添表示反对:“死了的人也有尊严,一定要都弄出来让他们走的安息。”话未说完,罗杨添又再次投进洪流中,将病人尸体一个不落地背了出来。

  在农村,背死人是很晦气的一件事。罗杨添一下子背了十几具尸体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村民在敬佩他勇敢的同时也笑他傻。回想当时,罗杨添说,“父亲因为这事也骂了我傻,假如再次让我选择,我宁愿再傻一次!”

  关心集体

  带头捐钱建村篮球场

  罗杨添一生务农,儿女均已成家立业,生活并不富裕。

  近几年来,因多年的老风湿病导致罗杨添双腿走路不便而极少外出,但他不忘辛勤劳作,凭借灵巧的双手,利用竹子编织箩筐,变卖后增加微薄的收入。

  生活上,罗杨添一直简单朴素,记者采访时,他身上穿的衣服还是20年前二儿媳结婚时给他买的麻布做成的。去年,龙门县委慰问困难老党员时,罗杨添委婉地说“比我困难的还有很多人,还是先去帮助他们”,随后他将慰问金转送给村里的五保户。

  龙江镇沈村村老圩村民小组人口不足百人,大多数青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就剩下一群老人和小孩子,看着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活动场地,罗杨添急在心里。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个活动场所,2008年,罗杨添找到村干部,提出要筹资建设一个村篮球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并第一个把自己花了大半年时间编织120担箩筐卖到的钱和平时儿女孝敬剩下的钱都捐了出来。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把篮球场建好了。罗杨添说,“当时不够钱弄篮球架,我就拿木板钉了个,毛主席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后来,县里看到我们这么积极建篮球场,就赞助了配套篮球架。天气热的时候很多村民在那纳凉呢!”

  最近几年,在推进沈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患有风湿病导致行走不便的罗杨添主动向村党支部请缨,走村串户宣讲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动员村民与他一起参与村庄卫生环境整治。

  村民罗某因为平时卫生意识淡薄,经常将生活垃圾丢到路边,罗杨添看到后多次主动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与此同时他经常与罗某拉家常,向她讲解随手扔垃圾的坏处,潜移默化地改变她的意识。就这样,在罗杨添的努力下,罗某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慢慢地改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主动参与到全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中。

  党员的话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这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我对党性的认识,也是我人生的真实写照。”——— 罗杨添

  美在哪里

  “建村中的篮球场花了7000多元,罗杨添就捐了4300元,当时都可以买2000多斤谷子或是建小两间平房了。”

  ——— 龙江镇沈村村村民陈年英回忆

  “老党员罗杨添作为一名平凡党员,但是他又是不平凡的,他的这种舍己为人、处处为集体、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就像金子一样,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哪个年龄段,都依然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光辉。”

  ——— 龙门县政府工作人员彭卓扬

  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吴晋翔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