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西林河堤和沿江路在LED夜景灯的装扮下格外漂亮。
北出口广场横路已完工并交付使用,整个工程将于近期完成建设。
“县城的城市品位大大提升了!”“县城越来越美,我们更应爱护她!”……近段时间,不少市民对龙门县城城市环境的改观频频点赞。北出口广场的建设和各公园广场里“龙”文化的营造、示范街的打造、西林大桥的霓虹灯亮灯……让城市景观有了质的提升。
县委主要领导在5月13日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时提出加强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提升。对此,县住建局等部门立行立改,制订并启动了《龙门县城市环境综合提升实施方案》,从6月份启动实施至今短短4个月,各部门群策群力,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提升。
西林河亮化
安装霓虹灯补植绿化风景更迷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于西林河堤,远处西林桥上新增装饰的绿色霓虹灯亮起来了,与河堤两岸的红色中国结灯光交相辉映,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流光溢彩,美丽异常。
住在县城西林河岸边的钟女士一家人是西林河堤散步的常客,经常吃完晚饭后出来散步。西林桥霓虹灯亮起来后,钟女士赞扬县城更美丽了。“现在,这里比以前更加亮堂,漂亮多了。”钟女士告诉记者,西林桥夜景灯亮起来后为县城“颜值”加分不少。
据介绍,西林桥灯光改造工程属于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之一。龙门县以增加亮化设施设置密度和提升亮化设施设置档次为重点,对西林桥进行亮化改造,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璀璨亮丽的灯饰景观,从而营造出美丽的夜景景观效果。据悉,西林桥灯光亮化工程已于国庆期间完工并交付使用。
与此同时,龙门县还投入资金开展西林河两岸河堤外绿化带绿化补种工程,在西林河两岸河堤外全长4400米(两边)的绿化带种植了约13200株紫花勒杜鹃,营造县城节点景观,提升县城城市形象。
“在实施工程改造的同时,我们希望市民能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共同维护龙门县的城市形象。”县住建局城建股负责人说,接下来该县将集中攻克城市管理的难点,加强和改进城市环境治理与管理。
广场改造
荒草地变休闲广场
过去的一片荒草地如今变成了美丽整洁的城市休闲广场。近段时间,家住县城北出口某小区的市民姚小姐发现,小区旁边的荒草地上新建了一个休闲广场。“这下我和女儿又多了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了。”姚小姐高兴地说。
据县住建局城建股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县城城市景观改造,龙门县从6月份开始抓紧建设北出口广场,建设绿化及休闲设施,广场中间设立寓意“龙的精神、笔墨文龙”的雕塑,弘扬龙门文化,同时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据介绍,北出口广场面积约5678平方米,总投资约400万元。目前,北出口广场横路已完工并交付使用,整个工程将于近期完成建设。
细心的市民还发现,在县城塔山公园、滨江公园等市民休闲放松的场所里也有雕塑“长”出来,很多市民赞叹:“县城的城市品位大大提升了!”“县城越来越美了!”
在占地面积22664.02平方米的滨江广场上,一块巨大的红褐色艺术石雕作品屹立其中。石雕作品名为“龙的图腾”,从“龙门吉祥、龙门传说、龙门风貌”3个方面诠释龙门人文情怀,同时结合龙门农民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龙门县有鲤鱼跃龙门化身成龙的传说,是一个吉祥如意的故事,这也是龙门的一个非官方故事名片,此处以这样一组形象打造,呼应整体形象,表达龙文化,从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县住建局城建股负责人表示。
示范街建设
新兴路太平新路打造样板路
打造示范街是龙门县城市环境综合提升的重点内容之一。日前,龙门县将县城新兴路和太平新路打造成为了“设施完善、设置规范、道路通畅、整洁有序、环境优美、和谐共处”的精品样板路。由县住建局带头改造,完成县住建局、供电局、龙平渠管理处等新兴路一带路段单位办公楼的立体绿化工程改造,实行沿街单位建筑统一风格、统一布局的景观控制,并在太平新路等路段添置移动花箱,完成了道路挂空电线电缆下地工程改造,实现道路市容景观提升。
在实施硬件提升的同时,龙门县还注重加强市容市貌整治、环境卫生管理、集贸市场管理、交通秩序治理等方面的软件管理,将县城东门路、新兴路、文化路、西林路、太平新路设为严管示范街,实施《龙门县城市管理严管示范街创建实施方案》,开展整治行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建一个整洁、文明、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塔新路改造
路面平整不再积水
居住在县城塔新北路的市民陈小姐在塔新路某商店工作,每天往返于塔新路与塔新北路的迎宾大道路口,常常对呼啸过往的车辆感到后怕。近期,陈小姐走在迎宾大道路口时感觉安心不少。原来,迎宾大道路口多了一个二次过街交通岛,可以站在交通岛等待二次通行的信号灯。
据了解,为了更科学地分流通往迎宾大道等道路的行人和车辆,龙门县还在县城塔新路与迎宾大道交接路口、太平新路与迎宾大道交接路口设立了右转快速车道和二次过街交通岛,重新设置交通灯和施划交通标线,并在人行岛种植绿化,有效分流和规范行人、车辆,减少交通堵塞,避免出现交通问题。
原来的县城塔新路人行道高低不平,不少路面坑坑洼洼,对于行人通行极为不便。对此,龙门县投入了约90万元对塔新路开展人行道铺装及缘石、排水工程和路面标线工程等进行改造,改造路线总长0.477公里,采用城市次干道标准修建,解决了原来路面容易积水、人行道参差不齐等状况,城市形象大大提升。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沈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