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白花塘村志》成龙门首部自然村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白花塘村志》成龙门首部自然村志

转载 龙门视窗2017/01/26 16:08:4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18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龙门县第一部自然村村志《白花塘村志》。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梁燕燕 黄杰香 摄

龙门县第一部自然村村志《白花塘村志》。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梁燕燕 黄杰香 摄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龙门县第一部自然村村志《白花塘村志》于去年7月出版。全书共9万多字,图文并茂地详细记载了龙门县平陵镇路滩村白花塘村民小组300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建置沿革、农林牧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史料。

建村300多年许多史料被遗忘

平陵镇白花塘村民小组位于龙门县东南部,距离县城16公里,地处平陵镇西南3公里,是路滩村下一个自然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

白花塘村生态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建村300多年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辛勤耕耘、代代相传,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时代变迁、资源限制,白花塘村的许多文化史料被遗忘。

“之前有关部门到白花塘村调研时,建议村干部编写村志,将村里的文化历史通过书本记载代代相传。”《白花塘村志》主编刘冠荣告诉记者,村干部与村民经商量,决定将村志的编写工作交给刘冠荣与另外4位村干部,他们组成编纂委员会,并通过自筹资金、义务编纂等形式进行。刘冠荣介绍,《白花塘村志》将白花塘建村300多年的历史文化通过文字记载和图片的形式重新整理,希望它让村民感恩过去,把握现在,憧憬未来。

据龙门县委党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白花塘村志》是龙门县第一部自然村村志,内容涵盖建置沿革、农林牧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人物等方面史料。

白花塘每户家庭都能领到村志

据了解,《白花塘村志》全书分15章35节,共9万多字,从建置沿革、农林牧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人物、姓氏录、祠堂文化等方面展示了白花塘村的历史文化。

刘冠荣坦言,龙门县修编村志历史空白,缺乏参考实例。作为龙门县第一部村志,《白花塘村志》从编写提纲到最后出版,经历了许多困难。“白花塘建村300多年,村里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图片等历史记载,这无疑给编写工作增加了难度。”

刘冠荣告诉记者,在编写村志的过程中,他们查找了大量资料,包括《龙门县志》(1995年9月版)和《龙门县志》(续志)(2011年12月版);兴宁《刘氏族谱》(2008年版);《中华姓氏通史》(刘姓本)等。“然而,仅仅靠查阅资料,编写村志的工作还是有难度。”刘冠荣介绍,村里每一位老人都是一部历史,“我们对每家每户的老人进行多次造访,从他们的口中收集村史,再通过大量的资料进行认证与筛选,不断地进行校对与修改,才形成文字编入村志。”

据了解,《白花塘村志》2015年5月起稿,去年7月完成并出版,现已出版印刷600册,村里每户家庭均能领到《白花塘村志》。“《白花塘村志》的面世,不仅可以传承历史,让村民认识和了解白花塘、加强村民凝聚力和归属感,还可以提高村子的知名度,激励后人。”刘冠荣说。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梁燕燕黄杰香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