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上灯习俗申报市级非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社会民生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上灯习俗申报市级非遗

转载 龙门视窗2017/02/13 17:38: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14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鹤湖村举行上灯仪式。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摄

鹤湖村举行上灯仪式。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摄

本报讯 (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梁俊杰)元宵节前夕,记者走访龙门县永汉、龙江等乡镇,了解上灯习俗。据悉,目前,龙门上灯习俗已申报惠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上灯是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取客家话中“灯”与“丁”谐音的意头,指去年生了男婴的户主举行的点灯、祭祀、庆贺等仪式的统称。龙门县大部分乡镇农村都有上灯的传统。

2月9日9时,永汉镇鹤湖村祠堂大门前不少村民正忙碌地准备着上灯事宜。按照惯例请来狮队助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上灯仪式非常讲究,每个村都有一套祖宗流传下来的礼数。鹤湖村用的是方形的客家灯,一个男丁吊一盏花灯,今年有11盏灯。当天11时左右,11名王氏新生男丁穿着新衣服,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宗祠拜祭祈福。所有仪式完成后,上灯的户主当晚邀请同围兄弟亲戚朋友一起饮“灯酒”。

时至今日,“上灯”已不只是单一的添丁祭祀仪式,而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它既是当地民俗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亲戚朋友情感沟通的交流平台。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