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全民创建热情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全民创建热情

转载 龙门视窗2017/11/21 21:35: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龙门视窗 5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市区江畔花园社区活动中心,居民吹拉弹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在市区江畔花园社区活动中心,居民吹拉弹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第四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博罗县、龙门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喜讯连连,荣耀倍至,让珠江口东岸的惠州越发引人注目,生机盎然。

一滴水,折射七彩阳光。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一含金量十足的荣誉既是对惠州的肯定,也是多年来惠州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最好说明。

多年来,在推动文明创建及构建长效机制的道路上,惠州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方法、思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明之风劲吹鹅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让人民更幸福”的努力始终不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惠州市委、市政府朝着目标,走过的每一步都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也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惠州才能全面激发全民创建热情,让“人人都是创建者”。

坚持创建为民,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实现群众利益和意愿的过程,就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就是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实现群众利益和意愿的过程,就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就是倾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对惠州而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只为做靓“面子”,而是做实“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这个“里子”。

“水北市场经过整治,干净整洁,到市场买菜跟逛超市没两样。”在市区江北水北市场外,家住水北新村的市民李雄粮提着满满一篮子菜高兴地告诉记者,菜市场不仅环境变好了,还设置了公平秤,让买菜的人更放心了。今年,我市对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按照“洁齐美”要求,实施“一场一策”,完成170个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完成率达100%。全市集贸市场环境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现在红花湖景区周边的乱摆卖现象少了,街道整洁有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市容市貌,感觉好极了。”家住市区红花湖景区附近的张明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对红花湖景区的小摊贩进行规劝,要求店主严格实行“门前三包”,并发动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群众的眼睛都盯着,只要发现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大家拍照发到微信群,很快就会有工作人员跟进处理。

“在惠州,你可以随时随地深呼吸。”“十一”黄金周,来自河北的刘大鹏在微信朋友圈频频晒出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系统,让市民享受“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惬意生活。

文化进社区、景区免费开放、打造数字图书馆等一大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让发展红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民众,打牢了城市的幸福基石。

把文明创建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市大力实施文明素养、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文明村居、文化内涵、体制机制和宣传氛围等“七大提升工程”,从软件、硬件及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解决群众生活热点难点问题,激活了全民创建的热情。

同时,惠州坚持“民生财政”理念,每年将市级新增财力的75%、县级新增财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并落实到文明创建的具体工作中,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惠州、惠州,惠民之州”。通过全方位、高水平统筹文明创建工作,“惠民”二字深度融入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群众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惠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市”。

以群众满意度为文明创建评价标准

惠州成功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背后,既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从理念到实践的升华,也是文明城市共建与共享的良性循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惠州,文明创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暗访组发现公益广告数量不足。”“三新集贸市场乱摆卖现象得到改善,硬件设施提升,但管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每隔一段时间,惠州就会举办一次特殊的“放映会”,播放的内容,是市文明办暗访组拍摄的公益广告、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文明出行、基础设施等问题。片子播完,有关市直部门和县(区)当场认领责任,并作出限期整改承诺。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入户调查和随机街访方式,询问市民对创建工作和对所在城市综合感受的评价、意见,了解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最近的一次公众调查显示,惠州市民对文明创建的支持率高达90%多,显示出市民对共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的广泛认同。

在惠州的创建热潮中,道路更加整洁有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风气向善向好……感受到家园的美好变化,越来越多惠州人加入进来,为文明惠州添砖加瓦……

家住市区龙丰的市民刘兰香说,多年来,惠州市容环境一天天变好,大家都觉得党委政府在办实事、办好事,如今居民都会主动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在龙门县城苏如顺村村口路段的绿化带上,4名年过花甲的阿婆拿着工具,把生长在桂花树下的杂草割掉。“这是我们村的公共绿化带,看到大家都在积极搞卫生,村里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我们也自发来割草,为创文尽一份力。”阿婆一边干活一边说。

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惠州成功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背后,既是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从理念到实践的升华,也是文明城市共建与共享的良性循环。把“创建为民”根植于心,放手发动群众、真心依靠群众,让群众真正成为创建主体,形成创建的自觉,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创建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惠州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新的文明华章。本报记者龚 妍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