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南昆山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盛夏,时而晴空,时而阵雨,曼妙的云雾缭绕着翠绿的群山,让南昆山分外妖娆。
由于植被终年覆盖,南昆山绿色常年不衰。行走山中,放眼望去是一片浓浓的绿,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
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批准建立,森林覆盖率达98.8%,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由于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平均含量4134个/立方厘米,又被赞誉为“南粤大氧吧”“珠三角的肺”。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小心呵护着这片绿洲。
》》森林保护·探究
林业部门编印的科普读物。
发现
专家揭开南昆山神秘面纱
千里桃源何处寻?南昆山中有仙境。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比,南昆山有桃花源之美艳,也有桃花源的纯朴,山、水、石、林、花、草、民情风俗,均可为她作诗、作画、作歌。长期以来,南昆山好似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美女,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迎来给她“相面”的专家学者。
1984年3月22日至26日,联合国生物基金协会考察团走进南昆山林场,揭开了南昆山神秘的面纱。外国专家经过艰苦细致的考察,发现各种鸟类75种,其中有3种罕见的鸟类。专家们回国后纷纷寄来信件,希望保护好这片美丽的森林、小鸟的天堂。
1984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达18.87平方公里。
守护
林业人深爱森林坚守保护
南昆山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离不开林业人的坚守,每一个“坚守”的背后都有许多弥足珍贵的故事和情怀。
保护区建立后,由南昆山林场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到了1989年,由于林场体制改革,原先正常发放工资都困难的保护区完全失去了经费来源,渐渐地只剩下3个林业人。
老站长钟国方回忆说,带着对这片森林的感情,留下的3个人凭着一腔热血,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地保护着这片森林。
这份坚守得到了回报。1996年,省编办核定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事业编制3名,经费由省财政厅拨付;2000年,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归口林业部门管理;2002年,经省编办批准,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
科普
建成全国首个蜻蜓宣教中心
“欢迎大家来到蜻蜓馆,这里是全国首个以蜻蜓为主题的宣教中心。”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参观者对蜻蜓有了进一步认知。中国已知蜻蜓种类近千种,广东省约有260种,南昆山地区已发现156种。
“践行生态理念的关键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崔晓东介绍,保护区在做好日常保护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科普宣教工作。
目前,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的蜻蜓馆已经建成,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标本展示了蜻蜓的矫健身姿,其中有不少稀有品种。保护区还建设了生态教育径,从山脚下延伸至天堂顶。生态教育径两旁的树上都挂了古树名木介绍牌,扫一扫介绍牌上的二维码就可知道古树名木的“身份”。
为加强科普宣教,保护区还编印了《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南昆山蜻蜓》《南昆山植物》《南昆山野生观赏花卉》等科普读物。
发展
打造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
2016年,首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授牌仪式举行,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
与当地政府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也将依托南昆山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打造康养产业。“俗话说‘两腿打不开,就用走马胎’,足见走马胎舒筋活络的功效。”龙门县委常委、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党委书记陈英介绍,南昆山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走马胎等450多种药用植物,未来计划建设南药基地;此外将依托南昆山丰富的花草植物打造十香园,作为科普基地。
如今,南昆山已不是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神秘仙女;未来,她将向更多人展示娇艳姿容,也等待着更多爱护森林之人发现绿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