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我是地道的龙门人,亲身经历了龙门县城七十年代的巨变,感受了改革开放龙门县城建设的成果。
龙门旧县城,多为三层以下砖木结构瓦房,道路弯曲狭窄,马路崎岖不平。穿越而过的西林河,夏天洪水泛滥,污水横流,冬天河水干涸。
新中国建立初期,龙门没有车站,没有电灯照明,没有自来水厂,没有医院,没有运动场。只有一所中学(龙门中学),一所小学(龙门县第一小学,校址在现今的环城南路18号)。上世纪50年代初期,利用政府接管经营的低速柴油机碾米加工厂,安装小型发电机,晚上7时至12时发电,限供县委、县政府、公安局三个单位照明。1963年龙门县第一座小型水电站龙平渠电站建成(装机160千瓦),龙门县城普及机关居民用电;1964年兴建人民医院,1965年兴建龙门县城车站,1973年兴建自来水厂。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门县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建的8公里的迎宾大道,从东向西宽阔笔直,体育馆雄伟壮观,东区花园小区20多层的高楼矗立。塔山公园、七星公园、龙门县革命纪念园、龙珠广场、东较文化广场多年来不断修建扩建,如今已经成为一体,形成了围绕七星山城的五大文化休闲游乐区。小小的县城,扩大了10倍,依然凸显着宁静、优雅的山城风貌:新建的西林大桥、水西大桥、甘香大桥与西林电站构成一体,西林河蓄水成湖,两岸河堤绿道花木成荫,彩灯高挂,国旗、彩旗迎风飘扬。湖光山色、高档酒楼宾馆交辉相映,尽显县城新面貌新风光。
更值得赞颂的是,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人民奋发努力,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的光荣称号。
龙门,不愧为革命老区县。
龙门人,不愧为革命老区人。
龙门,传承了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