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乡村】西族:增江之子红色高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乡村】西族:增江之子红色高地

转载 龙门视窗2021/02/03 11:47: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691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p>    西族村最著名的景点是仙女峰,由北向南进入西族地界,一幅仙境画图映入眼帘。</p>


西族村最著名的景点是仙女峰,由北向南进入西族地界,一幅仙境画图映入眼帘。


<p>    风光秀丽的增江。</p>


风光秀丽的增江。


西族村,紧邻着如巨龙腾飞的增江。增江孕育滋养了西族村,西族村也装点了美丽的增江。在革命年代,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是龙门县政府所在地。

烽火远去,增江依旧。而今,走进仙女峰下的西族村,山峦起伏,满眼苍翠,清澈江水穿村而过,村舍错落,偶有山鸟鸣叫划破长空,山光水影,令人不忍离去。走进西族村,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龙门古县志中关于增江犹如波斯船俯拾皆宝的记载,在这里找到了生动注脚。

除了人文与绿色,作为革命老区,西族的红色文化也异常显眼,解放战争时期是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二团(后改东三支二团)在龙门五镜地区(西族、蓝滘、高沙、约坑、犀牛)的核心区,至今保留着龙门县人民政府旧址、东坑税站、塘角埔战斗遗址等20多处革命遗址。

当前,西族革命老区人民,正在逐步挖掘和修复相关革命遗址,发展生态旅游,致力建设集红色旅游、党史教育及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农村,书写新时代发展篇章。

增江之畔风光旖旎

地处龙门龙华、麻榨、永汉三镇交界的西族村,鸡鸣三镇,地理位置优越。45平方公里的西族村,由18个自然村组成,群山连绵,几块小平地点缀期间,东西两边有大山屏障,增江纵贯南北,站在黄连坝下背庙山上视线溯江而上,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呈现眼前。

增江,在龙门境内统称为西林河,长128.6公里,流域面积2126平方公里,占去增江河长和流域面积过半。据《清史稿》记载,“西林水出西北三角山,合高明、白沙,屈西南,纳群溪水、永清水,入增城为增江。”

按照今天的地理信息解释,西林河发源于韶关市新丰县七星岭,经广州从化流入龙门,在地派圩附近接纳了从芒派及大坑流来的两条支流;向东南流又有密溪河汇入,至合丫水与蓝田河汇合,水流大增,其下几公里处,峡谷紧束,是修筑大型水库的良好坝址(今天堂山水库大坝所在地);流至下川,有铁岗河流入,河道转向东流,经县城不久后又有白沙河流入,形成了增江上游第一个小平原,此后河道向南,水流冲破龙门中部山脉奔腾而出,形成众多峡谷群,河道异常曲折,水流湍急,有“鹅叫三滩”之说,直至龙华圩附近,才略为平坦,以下有邓背水汇来,出了虎跳峡,便进入沙迳、麻榨范围,仍然是山多水急、平原甚少,有路溪、蓝滘、大陂、鳌溪等河流汇入,至增城、龙门边境处与永汉河汇合,形成增江中游地区第二个小平原。进入增城境内,该河流以增江之名,继续奔流入海的旅程。

从大的范畴来看,西林河是促使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的功臣,而从小的视角来看,西林河是龙门县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西林河两岸的沃土,是农业生产之地,西林河也以清冽的河水,哺育两岸龙门人,此外,西林河的航运自古繁忙,是人们的主要交通要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西林河航运才被日益发达的陆路交通所取代。

清康熙六年(1667)版《龙门县志》卷三的《龙门水经》认为西林河有“五重门户”,“在县治前右为甘香,左为棋盘田,两岸交牙织结,不见水去,是一重门户;下八里至詹村,独石潭高大二丈有余,中立宛如印笏,是二重门户;下张潭五里至咸茶石,高耸中流,如宝幢,是三重门户;下十八里至蓼溪村,虎跳峡异状森耸,自上流望之,若虎焉,腾空欲跳,屹立中央河流仅可通舟,堪舆家以为‘落河火星’,是四重门户;又下四十里至塘田村下,两山对峙,奔跃如龙,水中一墪圆起,谓之‘双龙戏水’,把截上流,捍卫牢固,是五重门户”。

在龙门各地,它有着各地的俗名:龙门河、龙华河、沙迳河、麻榨河等。西族村所处的河段,即被称为沙迳河,是增江“四重门户”至“五重门户”,水流激荡,险象环生。

不过,《龙门水经》也认为,西林河虽然是山涧一泓,没有“昆仑星宿”汇其源,也没有“赤宾忽兰”合其流,但“一折为独石,再折为咸茶石,再折为虎跳、双龙,或取象于印笏、宝幢,取象于火曜珠丸之异,觉积石梁山至龙门而为河渎一大门户。层滩百仞,棹小艇溯流其间,流揽胜迹,如入波斯船,种种皆宝”。

原来,在古代龙门人的心目中,山水为宝,增江就如一条盛满奇珍异宝的“波斯船”。

西族村内一条大江波浪宽,风吹山花香两岸,也是一块宝地。

仙女峰下诗文纷飞

山水有助于人文。增江给予龙门人的,还有审美的享受。增江或水清沙白,或险滩横生,或平原田畴拥簇,或峡谷相逼,或翠山为伴,景象万千,中国河流所具备的美景元素,都能在这条120多公里长的河道上找到。

西族村最著名的景点是仙女峰,由北向南进入西族地界,一幅仙境画图映入眼帘。它有一美丽传说:在远古时代,沙迳有一仙人看到沙迳受洪水侵害,于是决定作法借山镇水。一天早上,西族增江河边,一群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其中有一孕妇,突然看到一座像拇指一样的山从下游而上行,狂呼,真见鬼,这一下,恰恰道破仙人的法术,仙法再也不灵,只能把山放在河边,这就是西族仙女峰。

仙女峰山顶有一石台,台下有一小泉水,长年不断,入内犹如世上蓬莱,人间仙境。西族村原村干部、年近六旬的钟庆辉告诉我们,远近村民常到山上拜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年少时就曾看见过麻榨南滩的何姓村民,抬着三牲上山祭拜,祈雨借旱,后来果然灵验。

钟庆辉介绍,年轻时,他喜好写作文向报刊投稿,他描写过仙女锋,从东面看像躺着的仙女,从西面看向坐着的女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点像一匹驰野的战马,不一而足。可惜这篇文章找不到了。

实际上,仙女峰的名气,早有记载。它在当地又叫仙女石。关于仙女石,清康熙六年(1667)版《龙门县志》称在“邑南六十里”,峭壁插天,状如仙女,俗称为“仙女石”,顶上奇花异卉,四时如春,有石鼓、石碗、石麻篮诸异迹。清咸丰元年(1851)版《龙门县志》则纠正称,“仙女石在城南八十里,高六十丈,周围六里,秀拔参天,两石对拱状如仙女,绝顶花木芳菲,紫藤、碧草掩映如风鬟、雾鬓,山腰有石鼓,敲之有声,旁有石碗、石凳、石篮,布置宛然。”

在明代,仙女峰已颇有名气,吸引文人墨客登临吟诵。明代进士、粤中名儒胡庭兰年轻时曾在龙门任教,对景色秀丽的龙门山水爱慕不已。胡庭兰慕名游览了仙女峰,兴致勃勃地欣赏山水美景,不禁诗兴大发,一首七律诗脱口而出:“棱棱仙骨回风尘,不学凡装浪嫁人;夜月光悬终古镜,野花红插隔年春;烟埃陌上空临水,鸡犬云间自结邻;几度凭虚笑牛女,鹊桥过后总伤身。”这是有史料可查的最早吟诵西族仙女峰的诗文,胡庭兰将仙女石的秀美风光和神话传说融于一诗,引人入胜。

胡庭兰《廖守问荣授碑》一文也有写到仙女石,他记述从增城沿增江到龙门的情景时说“少进,则有秀石,曰仙女,峰嵂万仞,远而望之,如挺天柱之贞标,近而即之,又若芙蓉靓妆,苍苍于云霞间。”

与胡庭兰同为增城人的黎俊粤,是清初生员,也曾有吟咏西族仙女峰,“霞骨棱棱立水滨,水仙的的是前身。铅华洗却仙容在,岂学凡妆浪嫁人。”“灼灼仙资照水描,犹来化石断尘嚣。独伶牛女真无赖,岁岁江边度鹊桥。”这两首诗作与胡庭兰的诗,又异曲同工之妙。

清康熙六年(1667)《龙门县志》列出“龙门八景”,“仙女摩空”位列其中,足见胡庭兰的审美眼光独到。

美丽乡村生机勃勃

增江河畔众钓增江鱼,登高站在西族黄牛矮磨山顶,犹如脚踏一只船。

增江风光秀丽,从沙迳通往麻榨的沿江古驿道和绿道,每年都吸引很多驴友到此徒步,寻找古村落,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这使得西族村在驴友圈中小有名气。

西族村民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村民林俊锋近年开设了一家民宿——香溪水岸山居,坐落在西族增江之畔,与美丽的仙女峰相呼应,依山傍水,一河两岸翠竹连绵,游客听着鸟语蝉鸣,与大自然只在咫尺之间,吸纳人间仙境的徐徐新风。

山居主人林俊锋跳出现代酒店的框框,超越传统客栈的思维,在乎每一位住客的生活质感,把每位客人都看作自己的家人,营造出一种分享与互动的氛围,让客人从入住的那一刻起,即开始美与欢乐的体验。走进香溪水岸山居可以看到,每间客房都经山居主人精心打造,清新流畅的空气和清风从房间穿行而过,暖色系的家具,入眼的是满目的温馨与舒服。

该民宿的广告词,写得让人颇为动心,“一次美妙的旅程,香溪水岸山居在等着你。繁华之外,安静之上,栖于山村,享受原始与淳朴的乡村气息。”

有体验过的游客则写下散文诗,“眺望远处,好一幅美丽的图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倚山而建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香溪水岸山居仿佛醉人佳酿,醉于美景,山居之中,家的味道。

也许是看到了香溪水岸山居的实践,更多的西族村民在生态经济的道路上准备大展身手。

从2018年开始,西族村民赖传发牵头成立龙门县仙女石农业生态专业合作社,以“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乡村,群策群力共创美丽西族”为理念,发展生态种植和旅游观光,仙女石生态休闲度假村雏形初具,26间木屋民宿沿河而建,推窗瞭望仙女峰,景色优美。

这是一个共建共享的度假区,选址仙女峰下陈屋村民小组,村民以土地、旧房屋、山林、资金等方式参与入股,已经吸引17户村民、70人参与,计划今年年内开业迎客。

“之前很多珠三角游客到西族村,都很想有个地方住下来发呆几天。”赖传发的弟弟赖传登说,他自己以0.6亩土地和10万元资金入股合作社开办度假区,希望能带动村里的生态观光、民宿经济的发展,实现村民共同致富和乡村振兴。

仙女峰下的 一次雅集

西族仙女峰,即仙女石,其景色“仙女摩空”是一邑风景名胜。

清康熙六年(1667)龙门知县杨熚主修《龙门县志》可谓目前保存的“龙门史料第一书”,第一次提出了“龙门八景”——七星映斗、丫髻凌云、祝圣昙花、禾仓瀑布、仙岩夜月、虎跳晴潭、童子读书、仙女摩空,将龙门山川风貌、人文历史等列入城市景观,标志着一方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觉醒与自信。

该版《龙门县志》还附录有“龙门八景诗”,赋诗的都是这本县志的编撰人员,既有龙门县儒学训导、罗定人黎光曦、湖北黄州文人向古等外地名流,也有明崇祯举人廖吉人、清康熙举人廖蔚文、贡生谭岸先、岁贡戴桓英、生员廖麒征、生员李先卫等优秀龙门士子,从不同角度作诗吟咏,赋予了龙门八景独特内涵。文人骚客将其吟咏殆尽,流风所及,成就另外一种风景。

可以想象,当时为仙女峰赋诗的,都是龙门社会名流,你方吟罢我登场,成就一场雅集往事,风流韵事与增江水色相辉映。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题咏仙女峰的。

天风吹下许飞琼,迥出云端接汉平。玉骨棱棱心似石,仙姿耿耿貌如莹。麻归织女篮犹在,水滴银河碗尚盈。世俗不知贞不字,孤高谁可对为甥。——廖蔚文

奇骨嶙峋插汉霄,飘然风格远尘嚣;藤萝轻曳施襟带,泉间清流迎凤箫;霞映玉容千古媚,花凝云鬓四时娇;贞心誓不随流水,肯为牛郎渡鹊桥。——戴桓英

亭立琼姿韵倍幽,名标仙女亘千秋;妆随皎月菱花照,足蹑青云紫气浮;碧汉机丝时掩映,雪溪幻梦觉真修;探奇欲访瑶池事,吸露餐霞尚未休。——黎光曦

玉质凌空立海滨,坐忘尘世几十春。支机不兴乘槎客,丹鼎相随跨鹤身。九女未堪为近侍,三姑何处结芳邻?刘郎何处曾相识,似向天台忆故人。——谭嘉枏

峨峨峭拔翠微中,异干凌霄插碧空。晓抹淡妆潭作镜,夜披浓露月为宫。雨余云鬓知春满,雪点苔衣度岁终。不比学妆梅萼女,浪施脂粉愧天工。——黄三寿

空仙子拂天香,云鬓烟鬟薛荔裳;想已贞心同木石,应无幽梦到高唐;芳姿不共乾坤老,握手谁为巽兑行;阅遍升沉闲底事,年年春色任苍茫。——向古

乡村名片西族村

西族村地处龙华镇东南部,东邻蓝滘,南接麻榨,西至永汉,北连到滩,距武深高速、广河高速13公里,是革命老区。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灵山秀水,风光迤逦,辖砖岭、大围、凹背、吓排、风门凹、坑口、福段、太阳光、陈屋、新屋、老屋、黄连坝、电塘、昂坪、香车、社背、东坑口、塘角埔18个村民小组,共412户1800人。西族村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通过发展种果、种竹增收致富。2016年12月被评为“惠州市卫生村”。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