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祖塘 大宅门内传诗书 稻花香里出英豪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其它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祖塘 大宅门内传诗书 稻花香里出英豪

转载 龙门视窗2021/05/09 09:58:4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2757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祖塘坐落在希望的田野上。

祖塘坐落在希望的田野上。

    刘氏宗祠是典型的五进制客家围屋建筑,拥有近400年历史。

刘氏宗祠是典型的五进制客家围屋建筑,拥有近400年历史。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在岭南传统村落中,水喻财,塘蓄财,故村里有池塘,家宅前需修塘。每一个村落,每个家族能够繁衍生息,塘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祖塘村的得名,正源自于蓄水之塘。勤劳的祖辈定居于此,于丘陵下的沃土上,引水开耕种禾谷,耕读传家代代长。祖塘人善种稻,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平陵的重要水稻产区,如今更是龙门特色大米种植基地之一;祖塘人性格豪爽,在烽火燎原的年代,这里走出了一个个血性儿女,他们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历史如流,百年交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今日祖塘正展开一幅新画卷。

围屋见证耕读家风 族人传扬好学精神

祖塘村以老祖塘为中心向东西延伸,村子形状犹如一串饱满的桑葚。

祖塘村拥有诸多姓氏人家,几乎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个主要姓氏,如老祖塘村民小组的刘氏、黄宜龙村民小组的吴氏、旧屋村民小组的陈氏、铁舍村民小组的叶氏、麒麟村民小组的梁氏等等。相传,老祖塘村民小组的刘氏家族是最早落户此地的人家,而祖塘村的村名也为刘氏祖公所取。明代初年,刘氏祖公因养鸭游牧至此,发现此地土地肥沃、适宜养殖业而定居下来,因这里有一个大水塘,故取名“祖塘”。

据《刘氏大族谱》中记载祖塘村刘氏来源:巨波公爰居惠州归善城内学背立业,裔分居艇边围(今惠城区水口街道青边村)。至明初,惟我鼻祖扬振与叔祖廷楠,始祖母毛氏、曾氏,由艇边围迁移河源(当时辖属)城内,卜居平陵约老祖塘围逐家焉,创基立业,得以延续之祥,作室构堂,世绍箕裘之美。

在祖塘村民小组,修旧如旧的刘氏宗祠映衬在一片葱郁的绿树红花中。这座占地近200平方米、坐北朝南、远向笔架山的五进制客家围屋建筑,拥有近400年历史。据记载,该宗祠为明代万历后期至天启初期所建,五进四天井的土木卯榫结构;清代初年宗祠进一步扩建,正门前矗立着四条桅杆石柱,相传为清乾隆年赏赐予刘氏第十一世祖刘于光的。

刘治新是祖塘刘氏第二十一世族人。他说,据族里前辈回忆,刘氏宗祠外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抗战时期,大部分村民都曾经躲进围屋里避祸,免遭枪林弹雨;“文革”期间,围屋里的旧物和外墙屡遭破坏,使得围屋原貌不存,仅剩祠堂与部分墙体得以保存。2005年,村民集资翻修宗祠,不少人将“文革”时偷藏起来的老旧物拿出来,放回宗祠。

“禄国有文皆锦绣,校书无字不流芳。”“礼乐百年绳祖德,诗书千载贻孙谋。”这是刘氏宗祠的两副壁联,躬耕祖塘起家,靠着耕作进行原始积累,诗书续传进而考取功名,至刘氏第十世起,相继有族人踏入仕途。第十一世的刘于龙(字炳章),族谱记载其为殿郎侯推守府,受赏赐桅杆石柱立于宗祠前,并留有着官服画像。

刘治新介绍,2000年起,祖塘刘氏秉承“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设置家族奖学金鼓励孩子勤奋学习,不仅奖励考上高等院校为家族增光的学子,也奖励学期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20年来,刘氏家族奖学金已发放数十万元,鼓励一批批农村学子“鱼跃龙门”,报效国家。

革命史讲述抗战故事

新村貌展示红色传奇

祖塘村紧邻山下村,山下村是龙门平陵有名的“红色村”。一衣带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祖塘村众多村民响应号召,投身革命,为民报国,甚至英勇献身,涌现诸多英豪。

据《平陵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平陵的老祖塘、麒麟、黄宜龙、吴屋、竹园、郑屋、相记、旗石、旗新、何屋、桥头等自然村是博龙河人民解放队在桂山西北部建立的主要游击根据地之一。

在黄宜龙村小组,吴姓是大姓。抗战时期,吴家一批叔伯侄儿纷纷参加东江游击队,甚至10多岁的少年成为联络站的“小鬼仔”,负责传递信息。《平陵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黄宜龙吴家的吴天保、吴伯琰、吴天养、吴毛仔等人参加抗战民兵自卫队,曾多次参加战斗。65岁的吴浩荣是吴天保的侄儿,他清楚记得,吴伯琰与吴天保、吴天养是叔侄,虽然伯琰年纪小,但辈分高。1948年4月12日,驻平陵白芒坑村的游击队遭到国民党军保八团1个加强营,平陵吴伯梅联防队共500余人的包围。游击队60多人在谢光、邵国良、林志的指挥下和白芒坑民兵配合下奋起反击,抢占制高点,与敌激战一天,终将敌击溃。此战击毙国民党军8人,击伤30多人,解放队吴天养、陈仔、陈永芳、罗炳辉、吴观云、戴容清牺牲,吴毛仔被俘后遭杀害。

沿着“四好农村路”来到麒麟村小组,这里距离山下村只有1.5公里,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46年-1949年间,麒麟村村民在革命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为解放战争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梁姓是麒麟村小组的大姓。元末明初,梁广通从增城迁居龙门龙江柯木园,其儿子梁自成开枝散叶,后裔分居增龙河博四邑,其中麒麟村梁姓于明代弘治年间到此开基,已历500多年岁月。熟悉家族历史的梁雁宾回忆,梁氏族人有着很强的正义感,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期间,梁氏就有近20位族人参加革命。梁德华(梁德)、梁国柱、梁路坤、梁连添、梁新权、梁石育等人很早就参加地下党组织或游击队,其中梁德担任东江纵队三支队飞虎队队长,转战于龙门、河源、博罗地区,成为平陵一带家喻户晓的人物。

时光荏苒,如今的麒麟村喜迎新貌。走在麒麟村小组,沥青铺就的村道直通山下村,两侧花团锦簇禾青泛香,文化墙上刻着红色历史。

古村风貌

从三板桥到新旺桥

在中国的传统里,桥是一种饱含“情”与“志”的标志物。一方面,在乡村造桥是一种功德或纪念;另一方面,桥是一种诗情的想象,传统山水画中的桥往往是画境的入口和起点。

进入老祖塘村的车辆,需要过一座桥,这座桥有个好听的名字——兴旺桥。“兴旺桥”3米外,并行一座桥面被磨得光滑的石桥,这座桥叫“三板桥”。走在泛着白光的“三板桥”上,看着“兴旺桥”的车来车往,仿佛新旧时空在这里穿越、交织。桥下,平陵河为两岸村庄提供了丰富的小河水网,祖塘村内有多条小河流,成为村民农田灌溉水道。祖塘村先祖迁徙落户至此后,陆续在往返圩镇的河道上修建石桥,便于出入。

清代末年,祖塘村村贤刘景兴为方便村里老少往返龙门县城,出资在村子西面兴建了一座青石板桥。这座石板桥并不长,宽度仅为两片石板,跨于一条小河道上。如今,村里出入交通虽然日益便利,这座藏匿于野外小河道杂草丛中、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石板桥,却是祖塘村村民仍在使用的“活文物”,更成为徒步爱好者的“打卡地”。

在祖塘村小组尚未修建新村道前,村民从东南面外出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叫“三板桥”的石桥。这座修建于明末清初的石桥长12米、宽1.8米,距离水面高3米,是一座由三条石板铺就、有桥墩无护栏的简易石桥。随着祖塘村发展,这座古桥不仅过于狭窄,桥梁两侧无护栏,仅能满足人行及摩托车通行,而入村车辆则需绕一段路到另一个入村路口进入。2018年4月,祖塘乡贤刘焕兴出资65万元,在石板古桥旁边修建一座长9米、宽5米的钢筋水泥新桥,取名“兴旺桥”。

路通财通。如今的兴旺桥,已成为祖塘村出入村车辆的必经之路,也成为祖塘村经济兴旺发达的“致富桥”。

革命志士

麒麟村梁德善打“荷贺鸡”

《平陵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梁德是祖塘村麒麟村小组人。他身材高大,脸稍长,浓眉大眼,厚嘴唇,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勇敢机智,是平陵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的一个传奇式人物。平陵上了年纪的人,说到过去老八打“荷贺鸡”的故事,少不了梁德这个人。(“老八”是指当时的游击队;“荷贺鸡”是当地发瘟鸡的叫法,当时指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自卫队。)

梁德在抗战时期参队,打了很多仗。1947年5月,他参加天湖庵的铁流队,先后任小队长、飞虎队队长、武工队队长。1948年4月,国民党军队包围了隘子油下,企图活抓游击队大队长李觉。但李觉为人机灵,抓不到人的国民党于是抓了李觉的弟弟李秀兴和6位游击队秘密交通员,关押在公庄自卫队。游击队为了解救这7位同志,一方面攻打公庄下圩分散敌人兵力,一方面由梁德带领一班人冲进自卫队驻地。在梁德等人的帮助下,7位同志被安全解救,而游击队队员无一损伤。

时至今日,祖塘的老人们讲起梁德的故事,依然绘声绘色;1948年6月的一天,梁德在柏塘遭遇“荷贺鸡”的包围。他藏在一个农民家的房间,敌人搜捕他时,知道他躲在这个屋子里,便一间间房子去搜。当“荷贺鸡”突然搜到梁德躲藏的那间房,梁德突然从房间里冲出来,二话不说提枪射击。几声枪响后,两个“荷贺鸡”当场毙命。梁德又立即躲进另一间房间,荷枪实弹的“荷贺鸡”继续追进来,大声叫着:“快出来,你逃不了啦!”梁德没吭声,等到“荷贺鸡”走到房间门口,他又突然从房里冲出来,又是一梭子弹……“荷贺鸡”被打懵了,梁德趁机飞出屋子,直往后山跑去,迅速窜进丛林,消失在“荷贺鸡”眼皮下。

新中国成立后,梁德先后任河源县回龙区区长、县武装部部长、灯塔区粮所所长、县招待所所长等职务,为新中国建设服务到最后一息。

乡村名片

祖塘

祖塘村地处龙门县平陵街道东北部,东至山下村,南邻隘子村,西至小塘村,北接翁坑村,总面积7.23平方千米,含水田面积2850亩、旱地面积950亩、林地面积7050亩。

下辖铁舍、相记、竹园、西塘、陈屋、郑屋、桥头、麒麟、旧屋、旗新、旗石、何屋、新村、老祖塘、吴屋、黄宜龙、黄洞、洪屋18个村民小组,共890户约4180人。村民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果树为主,养猪、养鸡为辅。

祖塘村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动员村民加入大米合作社,鼓励种植户发展特色大米产业。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