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乡村】爱在罗坑 根在罗坑
转载
龙门视窗于 2021/05/20 15:11: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龙门发布
作者:
37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而今的罗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繁华的都市回到罗坑,成为新型农民,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多有担当的能人,为罗坑的建设谋划出力。罗坑村山地众多,在2000年麻榨一个镇年桔种植量是13000多亩,而罗坑村年桔种植量就有近10000亩。年桔种植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过去罗坑年桔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很难上去。如何带动农户种植年桔的发展,形成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成为罗坑年桔发展的关键。这个时候,80后叶熙辉回来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他现任惠州市众致农产品产业合作社、广东粤茗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理事长。叶熙辉早年在广州打拼,后来回到罗坑带领大家一起种植年桔。农村创业并不简单,2012年的一场黄龙病,造成直接损失达百万元。但是叶熙辉并没有气馁,他四处拜访专家,请教同行,在专家的指导下,他狠心砍掉了病树,统一灭杀黄龙病寄主木虱,又开始新一轮复种,再次出发。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就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有了104位社员。合作社的平台使种植户抱团发展,并定期为社员举办各种种植技术培训班,让社员更加清晰地了解种植技术。此外,他还带头实施统防统治,利用大苗种植模式,缩短年桔结果时间。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近3000亩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以保证鲜果的销售供给。2018年基地被龙门县评为“县级科技示范社”等称号,如今还启动渠道营销网络和电商销售平台,请主播姐姐直接网络销售,在京东扶贫惠州馆、优品商场、特产店都有销售年桔制成的干品。惠州众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统一发放种苗、生产资料,统一农产品生产、统一包装销售,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叶熙辉介绍,过年期间销售量大时,平均一天走几车,一车就是2万多斤。年桔一般都是每年的12月开始采摘,这个时间段的年桔很酸,基本上不吃,主要用来祭祖、拜神,过完年到三、四月份的年桔吃起来口感好,有点酸,有点甜,酸酸甜甜。如果没有销售完,他们会找有资质的公司帮将年桔深加工,做陈皮、饼等,一点都不会浪费。年轻的叶熙辉多次被省市媒体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也曾过来对叶熙辉进行了采访。叶熙辉,这个朴实、不服输的农村青年,2018年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兴办“农药经营专业知识”培训班、华南农业大学举办“广东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不断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技能。用无悔青春谱写着一曲“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的美丽篇章。对于罗坑村这些年的变化,驻村第一书记的刘广雄感受尤深。2016年4月驻村后,刘广雄把自己真正融入罗坑村这个大家庭,成为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一分子。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罗坑村的村委也由原来的几间破旧瓦房改建成了小洋楼。村里有了卫生站、文化广场、公共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垃圾屋等。刘广雄每天在忙完工作的闲暇时间就喜欢走街串户看贫困户、老党员,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渐渐地,他也把自己当成了罗坑村人。见证着这里的变化,分享着这里的喜悦。罗坑村主任兼村支部书记叶志明,是东江纵队老战士叶启孙之子,一个70后的汉子。在2008年以前,叶书记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在外打拼创业。在200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也为了发扬父亲叶启孙的革命精神,叶志明毅然收起了行囊,返回家乡。2008年,叶志明担任书记后,他做的第一件实事便是修路。他带领村民们每日起早摸黑,穿胶鞋,戴毡帽,亲力亲为在一线指挥工作。3公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在崎岖的山路上修出一条平整的马路来确实不容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还是顺利完成了,一条带有围栏的平整水泥马路在山里蜿蜒,村民们沿着这条马路进出,或踩单车,或骑摩托,或开小车,十分方便。此心安处是罗坑,越来越多人将这里视为家园,将心灵和身体栖息于此,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未来的罗坑,值得期许。
来源:惠州日报
统筹:梁丽通 陈云辉
撰写:曹杰文字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