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永汉镇有座清代大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旅游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永汉镇有座清代大屋

转载 2010/07/11 13:24: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2568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听说龙门县永汉镇有一座古建筑物,记者日前随龙门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前往考察。

    走了几条小路后,在一片竹林后面,我们找到了这座外表基本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物。龙门县博物馆负责人仔细察看了这座大屋的青砖后说:“这是一座清代建筑物。”

    84岁阿婆在大屋住了72年

    这座左、中、右一排的清代大屋属于龙门县永汉镇高地村范氏人家。大屋以祠堂为中轴线,前后左右严谨对称,祠堂两侧是青石铺成的隔火巷,把家族活动的祠堂和生活居住的房屋隔开。隔火巷外为廊(民居住宅),廊中间有一个环形天井,两边廊各有房屋20间,居住的都是范氏子孙。一位正在屋里吃饭的老人说:“当年为了防盗,天井上面还设有防盗网。”大屋的正祠、隔火巷、廊舍有巷道相通,行走方便,大门一关,里面自成一个天地。

    大屋的中堂上挂有一幅穿清朝官服的范氏先祖的画像,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今年84岁的王阿婆说,她从12岁嫁到范家,72年来一直居住在这间大屋里。听老一辈人说,高地村范氏开居祖是从龙川县迁来的,大屋是范氏先祖建造的,当年先祖在清朝任何职就尚不得知。

    屋内雕塑富有浓郁岭南特色

    龙门县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范氏大屋是一座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清代建筑物:屋顶上有龙船正脊,雕有牡丹花、葡萄、麒麟、鸽子、花篮等图案,垂脊有仙人等灰塑,屋檐刻着吉祥如意的图案纹饰。

    大屋建筑装饰采用了木雕、灰塑两种不同风格的工艺。两侧廊的拱门上,都有不同的灰塑图案。其中一对拱门上一边是仙桃图案,两个桃子中间写着“三多”;另一边是石榴图案,两个石榴中间写着:“五福”。从灰塑残留的色彩来看,当年的灰塑色彩鲜艳。大屋的建筑内部,几乎所有构件均以色泽深沉、雕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这些木雕用料优质,内容丰富,图案繁多。

    研究当地风俗的实物资料

    龙门县博物馆负责人说,由于范屋左、中、右一连3幢建筑的大门、屋顶的装饰几乎一模一样,表面看来好像都是宗祠建筑,但其实只有中座是祠堂,左、右两幢建筑是衬祠的民居住宅,这种建筑形式比起龙门县一些乡村的古建筑较为独特,它为研究旧时当地的宗教、祭祀、居住风俗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报记者朱如丹 通讯员罗振球 李建红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