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狠下心,离开4个月大小孩报名参加培训班
今年27岁的李健玲是龙门县永汉镇油田村的村民,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读完初中后,李健玲只好出外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在外辛苦的打工生活让她想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李健玲告诉记者,听说县妇联举办农村低学历妇女素质培训班,开设电脑与文秘课程时,心里很激动,因为自己一直想学电脑知识。但她的小孩只有4个月大,放不下嗷嗷待哺的小孩。“后来想到,如果错过了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就这样,李健玲报名参加了培训。
刚开始学习时,连如何开电脑都不懂
报名后李健玲进入在县技工学校举办的培训班。“那时对主机、显示器都分不清,连如何开机都不懂,压力非常大。”
李健玲没有泄气,经过勤奋学习,李健玲很快上手了。“除了电脑知识,还有英语、礼仪等一些辅助课程,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由于县城离家较远,李健玲每两个星期才回家看望小孩一次,小孩长时间没见妈妈,竟认不出她来。“我要抱小孩,小孩却往爷爷奶奶那里躲。”
2006年6月2日,李健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学校推荐到大观园工作。
“培训改善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思想”
“在培训班里学到的知识现在都派上了用场。”说起现在的工作,李健玲难掩脸上开心的笑容。
在大观园里,李健玲从事的是收银员的工作。她说,以前在广州等地打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流水线上,待遇还非常低。现在,在大观园上班,不仅工作环境改善了,待遇也明显好于在工厂里打工。“现在的工作很轻松,一个月能拿900元,以后还会再增加,还包吃住。”
“通过培训走上新岗位,不仅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同时也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变化。”李健玲说,她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好处。记者得知,李健玲已于2006年7月份被评为预备党员,是村里的后备干部。
妇联:农村妇女应转变观念,通过学习致富
龙门县妇联有关负责人说,在农村,很多妇女,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家务拖累以及家庭经济的制约,思想上都比较保守,认为女的在家操持家务就行了,缺乏学习再提升的意识。其实,她们应该转变这种观念,有机会应该去学文化、学科技,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知识与科技致富。 (记者叶莉子 通讯员王红日)
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全部上岗
相关链接
为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龙门县妇联根据省妇联实施的“南粤女性素质”工程的部署,以及市妇联关于实施“一村一生”工程做好农村低学历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率先在该县提出了“一村一人双培养”,开办了独具特色的农村妇女技能培训班。据悉,第一期农村低学历妇女素质培训班23名学员,目前全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名词解释
“一村一人双培养”是指各县直机关单位在挂钩驻点村每年挑选并资助一名具有学习愿望,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农村贫困家庭的女青年,对她们开展培训,把该名年轻妇女培养成脱贫致富能手;同时村党支部则安排两名支委负责把该名年轻妇女培养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女干部。在资金上,采取县妇联资助一点,挂钩单位扶助一点,个人承担一点即“三个一点”的办法为贫困妇女解决学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