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做好“水”文章 摘掉贫困帽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做好“水”文章 摘掉贫困帽

转载 2010/07/12 09:06:2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98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编者按:

    2003年以来,龙门县根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锐意创新,迎难而上,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通过短短3年的时间,龙门县的固本强基工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仅全县原来123个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的贫困村全面实现了收入3万元以上的脱贫目标,而且创出了诸多亮点,让龙门县的面貌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

    2002年,龙门全县153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有123个,占80.4%。到2005年底,全县123个贫困村的脱贫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短短3年时间,龙门县是如何解决如此大面积的贫困村脱贫问题的?原来,从2003年开始,龙门县利用本县丰富的水资源,将建设小水电站作为解决贫困村长效脱贫的途径。

    成功置换花竹电站,123个贫困村每村分得利润1万元

    走进位于龙门龙华镇的花竹扶贫电站,隆隆的发电声和流水声使这里显得生机勃勃。就是这个电站,让全县123个贫困村每年有1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一揽子解决了123个贫困村的脱贫问题。

    2003年,龙门县开始实施固本强基工程,考虑到县里工业底子薄,但森林生态好,水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小水电站,龙门县决定统筹资金兴办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他们在争取到上级支持的同时,发动机关单位、干部群众、社会人士捐款,并让镇、村以小股资金入股,一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将县属国有小水电站花竹电站成功置换,改名为花竹扶贫电站并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为全县贫困村所有。

    花竹扶贫电站于2005年9月成功运营,到2006年2月,就将赢得的利润进行了第一次分红,123个贫困村每村分得1万元,为全县贫困村实现脱贫打响第一炮。今后,花竹扶贫电站每年利润可实现150万元,每个贫困村可保障拿到1万元以上的分红。

    建设水莲峒电站,龙潭镇财政收入攀升到74万元

    全县贫困村的脱贫问题由小水电成功解决,龙门县龙潭镇也是根据自己的地理资源优势利用小水电成功解决了全镇经济收入偏低的问题。

    由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镇可支配财力薄弱,2003年龙潭镇被省市排查定为存在相对突出问题镇。为了“解突”,省市县领导都非常重视。在多次调查后,龙潭镇开始根据自己的自然资源,建设小水电。

    2004年,龙潭镇开始在石莲村建设水莲峒扶贫电站。通过多方筹资557.5万元,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加紧建设,水莲峒电站第一阶段项目于2004年9月建成使用。现在,随着水莲峒扶贫电站全面投入使用,年纯利约40万元,成为龙潭镇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脱贫项目之一,龙潭镇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29万元,一举攀升到2005年的74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得到实惠

    通过小水电的建设,龙门1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群众因此也得到不少实惠。

    龙华镇龙华村支部书记李木九说,以前,村里的固定收入在2万元左右,花竹扶贫电站建成分红后,他们村拿到了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万元。在拿到1万元分红之后,村里立即整修了一段3公里长的水渠。这段水渠本来逢雨必堵,但以前因为资金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彻底的解决,现在他们进行了全面整修,村民灌溉用水有了保障。而龙潭镇水莲峒扶贫电站建成之后,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镇政府利用增长的财力,积极投入全镇的公路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和闭路电视网的建设,让人民的生活更加方便。

    3年固本强基,3年小水电的建设,龙门县基本解决了123个贫困村的脱贫问题,这是一个不简单的成绩。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