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生态农业富了农民美了惠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生态农业富了农民美了惠州

转载 2010/07/12 09:09:4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85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5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生态农业主要呈现出5大模式,对发展我市农村经济作出了贡献。

    养殖┼沼气┼种植

    惠城区芦洲镇上青村是我市最早推行“养殖┼沼气┼种植”模式的行政村之一。该村1994年冬开始建沼气池,他们用人畜粪便发酵沼气,作为燃料,然后用经过发酵的肥料种庄稼。在这种模式下,该村经济收入较高,卫生洁净,在该镇名列前茅。

    目前我市不少地方都推行“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博罗有1000多户农民建了沼气池,其中位于罗浮山北麓的长宁镇酥醪村就有280多户,惠东、龙门等地也正在大力推广这一做法。

    养猪┼养鸭┼养鱼┼种植

    这是我市最为常见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博罗县罗阳镇田牌村有9个村民小组200多户人家,有1700多亩耕地、4000多亩山地和几百亩水塘。村民从县城运回潲水,在塘边养猪,水上养鸭,水下养鱼,塘泥用来肥田或种果,现在大部分农户都在搞“立体种养”。村党支部书记何日胜家有30多亩水塘,种了10多亩鸡心黄皮,养了100多头猪,还种了木瓜、荔枝、龙眼、水稻、花生等,收入相当可观。

    种植┼加工┼养殖

    这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和部分种养大户通常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像惠州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在惠城区马安、水口和惠阳区平潭等镇建立了1500亩的有机稻生产基地,自己办起粮油加工厂、养殖场和养鱼塘。

    在种植过程中,用粪肥代替化肥,并在稻田养鸭来消灭福寿螺,用频振式杀虫灯灭虫,水稻单造产量达每亩316公斤,纯赚1700多元。该公司自己种植的稻谷远远满足不了其粮油加工厂的需求,因而以每公斤稻谷高出市场现行价10%的价格,与100多户村民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

    养殖┼深加工┼种植

    这是我市一些大型养殖公司较多采用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如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港资企业,形成了从养猪、加工(屠宰)、加工(腌制)、种植(种菜、种果)到销售的产业链。

    博罗县福田镇顺兴家禽养殖加工有限公司,形成了从养禽到养鱼、加工、种果、出口的产业链,年出口额达1.5亿元左右,带动农户3000多家。

    生态园┼观光农业

    生态园是按照生态农业的理念而建成的农业庄园。如由香港永记食品集团在惠东县大岭镇建成的永记高科技农业生态示范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采用先进的滴灌、喷灌系统,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采用具有自动调节装置的无土栽培系统,种植澳洲长生菜、番茄和荷兰红圆椒、黄圆椒、珊瑚菜、青橡叶菜、车厘茄等国外蔬菜,具有澳州和荷兰风情,成为我市生态观光旅游的一大景点。

    惠城、博罗、龙门、惠阳等地也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生态园┼观光农业”的生态农业模式,如惠州梅园、旺旺农场、富士山庄、金果湾、香溪堡等等,为我市打造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创造了条件。

    5道“门坎”制约生态农业发展

    据市农业部门介绍,生态农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29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我市涌现出一批生态农业村。去年,市环保局向省环保局推荐了惠城区陈江镇社溪村、龙门县沙迳镇塘山村、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办事处岩前村3个村参加“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评审。

    但目前我市生态农业建设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至少有5道“门坎”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缺乏生态农业意识。生态农业对许多农村干部群众来说,目前仍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一些人认为搞生态农业是件好事,但具体怎么搞却显得茫然。

    缺乏规划和引导。像农村改厕和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了,我市在十多年前也开始抓试点工作,但目前真正落实到村、企业的情况却仍然不够理想。

    缺乏技术和资金。像一直困扰龙门竹产品加工业的竹产品下脚料问题,比如用竹产品下脚料做一次性饭盒等,虽下大气力处理,但始终因技术和资金问题而使项目迟迟不能上马。

    农业科研相对滞后。比如荔枝、龙眼在我市种植面积较广,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好项目,但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科研单位对其种植和产品的深加工进行立项研究。

    服务体制不够健全。比如养殖问题,有关部门一直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养殖技术的指导上,而对养殖技术以外的事情则指导不够,因而出现产品卖难问题。而生态农业则要求的是综合型服务,应落实到产、供、销各个环节,但目前这样一种服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李光普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