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计划5年种竹60万亩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计划5年种竹60万亩

转载 2010/07/12 09:13:5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69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扶持山区贫困农户发展竹产业。现在这项工作落实得怎样?竹产业开发的前景如何?全市30多万亩翠竹何时可以走出国门?日前,记者到种竹大县龙门进行了采访。
 
    龙门全方位开发竹产业,年产值达1亿多元
 
    一提起龙门的竹子,人们马上会想起牙签,因为过去该县的竹子主要是生产牙签。现在不同了,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该县的竹产业开发已由单一的牙签生产转向多方位开发利用,并涌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竹林旅游是最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从该县的龙华镇到南昆山,到处都是具有民族风味的竹楼、竹亭、竹棚,让人耳目一新。沙迳镇香溪堡是市级竹林公园,那里竹林、竹房、竹车、竹船,是全省少有的竹子大观园。据了解,这里每天至少有10辆车的旅客进出,收入不菲。
 
    竹艺品悄然兴起。2002年在市纪委驻村工作组帮扶下,南昆山下坪村兴办了一家竹制品加工厂,这间工厂带动整个南昆山旅游区70多户村民加入了竹艺品加工行列,产品不仅满足本地旅游市场,而且销到外地,村党支书唐群辉告诉记者,仅此一项全村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
 
    竹制家具以风格古朴、轻便凉爽迎得市场青睐。记者看到,当地制造的竹席、竹椅、竹桌、竹床不仅成为旅游区众多餐馆酒楼的主要用品,而且走向市场。
 
    龙门县的牙签、笋干和元竹依然产销两旺,形成了南部旅游产品基地和北部笋干生产加工基地。据介绍,该县竹产业年产值有1亿多元。
 
    竹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龙门出台政策对年种竹3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1万元奖励
 
    目前,龙门的竹产业不仅在向旅游和竹制品加工方面发展,而且不少商家也把投资的目光盯住龙门。据了解一家客商准备在这里办年产5万立方米的竹纤维板厂,而竹纤维板在国内外都是紧俏商品。南昆山下坪村的竹艺品知名度已经相当高,产品不仅销往外地,去年与韩国一家客商签订出口订单,由于产品的数量不能满足对方要求,他们只好把交来的订金退回。
 
    与此同时,永汉镇一家企业也接到欧美客商的订单,要求批量提供竹制家具,由于资金和公司注册等方面的原因,合作也只好在中途夭折,而竹制家具目前在欧美市场、东南亚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是比较旺销的商品。
 
    笋干、笋罐头等也以绿色食品及其高保健价值而享誉海内外。据龙门县林业局的同志介绍,除部分农产品外,竹制品深加工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竹产业特别是竹制家具和竹林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了解,我市竹林面积有33万亩左右,其中龙门竹林面积有31万多亩,如果竹产品加工企业一一上马,这30多万亩竹林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南昆山有一对夫妻从事竹艺品加工,自己承包的100亩成品竹去年已经用完,今年只好向其他农户购买。而一间竹纤维板厂一年耗竹至少在20吨左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至少要有60万亩竹林才能满足供给。
 
    因此,龙门县计划在5年内种竹60万亩。在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后,该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年种竹3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1万元奖励,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种竹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有35户农民通过了县里验收。
 
    3个方面因素制约农民发展竹产业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农民发展竹产业仍然受到种种制约,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依然面临规模和技术问题,这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有一个企业有技术没资金,手上不少欧美国家的竹制品订单只好放弃;三是在引导方面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宣传方面和政策扶持上要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60万亩的种竹计划如期落实,使有意投资竹产业的客商落户惠州。
 本报记者李光普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