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8000亩香蕉绿染永汉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8000亩香蕉绿染永汉

转载 2010/07/12 09:14: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215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日前,记者到龙门县永汉镇采访,一进入永汉境内,那一片片绿色的香蕉园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陪同采访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小面积香蕉园,从镇圩到与增城市交界处已经形成了香蕉长廊,足有七八千亩哩!
 
    村干部带动村民种香蕉,全村一年仅此项收入就达200多万元
 
    永汉镇过去是不产香蕉的,现在怎么会发展到8000多亩呢?镇里的同志告诉记者,是一位叫陈景光的人“带”出来的。
 
    50岁左右的陈景光是新陂村村委会副主任,他介绍说,1998年他去东莞一带考察,发现种蕉技术不算难,利润也高,于是回家种了10多亩香蕉,收了25000多公斤,赚了7万多元。第二年他又多种几亩香蕉,不料那年冬天的霜冻把快要到手的钱给冻成了泡影。
 
    陈景光并没有气馁,2000年他扩种到30亩,并发动全村干部群众种香蕉。这一年全村种了500多亩,由于霜冻造成货源紧缺,价格涨到每公斤1.8元左右,新陂村的香蕉由于实行了防霜冻措施,获得好收成。全村香蕉收入200多万元,比种水稻多收入好多倍。
 
    大棚育苗解决霜冻问题,新陂及附近几个村90%的土地种上香蕉
 
    新陂村种香蕉的经验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他们立即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但仍有不少人心存顾虑。永汉镇党委、政府一边发动群众扩大种植面积,一边请求省农业科研部门支持。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该镇兴建了苗木中心,采取大棚育苗、大苗移栽的办法,提前香蕉的生长期,使香蕉能够在霜冻前收获,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霜冻问题。
 
    霜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种蕉积极性上来了,新陂及附近的几个村90%的土地都种上了香蕉。陈景光在本村承包不到土地,就到本县的龙江镇承包了100亩土地。他对记者说:“今年可赚30万元。”
 
    市场销路不用愁,紧迫的是建设批发市场
 
    香蕉的霜冻问题解决后,镇里又把目光投向高产出、高附加值的品种上,发动群众种粉蕉,这种香蕉耐旱高产,最高每亩达3000公斤,市场价格每公斤3元多。市场就是导向,在镇里引导下,今年永汉镇种香蕉达8000多亩,其中粉蕉4000多亩。
 
    市场销路有否问题?该镇农技站站长黄荣生连声说:“不用愁,销路绝对不用愁。”
 
    永汉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香蕉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最紧迫的是建批发市场。一旦规范了市场管理,永汉的香蕉价格还会有所上升。
 本报记者李光普 特约通讯员陈建清
 
龙门有望成香蕉大县

    随着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群众种香蕉积极性的提高,龙门有望成香蕉大县。
 
    据观察,龙门发展香蕉具有3大优势:一是随着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有着种蕉传统的东莞等种蕉大市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给香蕉市场腾出了很大空间;二是农业部将在该县建立香蕉科研基地,香蕉抗霜冻基本不成问题,所存在的其他技术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三是龙门县已经形成永汉、王坪、左潭、沙迳等多个香蕉种植区,在规模效应下,群众种植积极性大增,今年全县种蕉面积11500多亩,新增面积达2800多亩,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几年该县就可能成为我市香蕉大县。
 
    目前,永汉镇种蕉经验已引起龙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前该县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推广了该镇“水果上山,香蕉下田”的成功经验,各乡镇负责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要把香蕉作为一大富民产业来抓。
        (李光普 黄幸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