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门年饼岁晚飘香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龙门年饼岁晚飘香

转载 2010/07/12 11:37: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43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特产—年饼,过去只是乡间馈赠亲友、春节农家品尝之物,如今却成为游客喜爱的特色礼品

  临近春节,我们走进龙门县城的老街,只见各饼店员工都在赶制龙门特产—年饼。那直径只有6厘米、厚不到1厘米的年饼,正面凸现出“大吉大利”、“年年有余”、“满堂吉庆”、“心想事成”等吉祥字样,吃一口满嘴香脆。来自广州、深圳、惠州等地的游客正一箱箱地买走这些特产,作为春节赠送亲友的礼品。

  打年饼始于明代

  年饼,选用优质龙门大米、花生和上等冰片糖手工制作而成。据史料记载,龙门人除夕前打年饼之俗始于明代,沿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

  新龙楼制作年饼的老师傅李桂荣说,他爷爷的爷爷就以制作年饼而闻名。那时,年饼主要用于乡间馈赠亲友和自己欢度春节食用,制作量不大。年饼印模为木制,一般长20厘米左右,其中手柄长约8厘米,中间多为圆形,直径6厘米,深约0.6厘米,模面阴刻各式各样的花卉图案或吉庆语,周边为莲瓣状,饼锤用生铁铸制。制作时压入米粉、花生馅,再轻敲印模边,一个生年饼就做好了,再入炉烘烤,年饼制作便告成功。

  我们拿起精工雕制的印模细看,感叹它真不愧是中国民间艺术花圃中一株盛放的奇葩。前几年,市文物考古人员在龙门地派、龙城、王坪等地调查民俗文物时,就发现有年代久远的年饼印模。

  龙门年饼声名远播

  改革开放给古老的年饼带来了好运。李桂荣说,20年前,他将制作年饼的技术带入县城老街。可是,由于当时上等冰片糖限量供应,龙门大米和花生产量有限,制作的年饼仅满足县城居民春节的需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量各地来龙门观光的游客都喜欢上了作为特产之一的龙门年饼,其销量也越来越大。

  一位香港客人怀着浓厚的兴趣看了手工制作年饼的全过程后,说:“这可是正宗的‘绿色食品’啊!”他一次就买了10多盒带回香港让亲友品尝。而广州、深圳、惠州等地的游客更是一买就是一整箱。李桂荣说他的饼店每年春节前每天都要制作1万个年饼,当天就销售一空。

  “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呢?”我们问。

  李师傅笑着说:“讲求质量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好销就粗制滥造呀!”

  他说制作年饼的技巧在于锅炒冬米的火候,要炒到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炒的时间要把握准。冰片糖调制成糖浆也要掌握好,才能色香味俱佳。他说准备节后再研制几种年饼新品种,让龙门年饼走出珠三角,远销省内外。

  (硕 洪 建 清 伟 光 金 赞)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