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村企意向合作项目金额超亿元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村企意向合作项目金额超亿元

转载 2010/07/12 11:38: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1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作出了在全市开展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去年4月底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百村百企签订了合作共建新农村协议,拉开了我市村企共建新农村工作的序幕。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市村企共建工作初见成效,共建企业无偿支持村庄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村企双方意向合作项目金额超过1亿元,实际投入超过4000万元。

    今年全市再增100个共建示范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但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把市级新增财力的70%以上、县级新增财力的5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还率先提出把村企共建作为重要的载体和切入点,开展新农村建设。

    去年4月28日,我市举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来自我市的100个村和100家企业在会上签署了合作共建新农村的协议,结对村企在5年内建成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村,实现示范村生产力水平有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就、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推进的目标。在共建过程中,村企共建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主要包括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直接参与型、智力帮扶型和公益捐助型等5种,力争达到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小变、五年大变的共建任务。

    在去年12月20日举行的全市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推进会上,我市提出今年要在巩固现有100个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上,以县为主体,进一步扩大试点,再增加100个示范村。

    市级示范村91%完成村庄建设规划
 
    “村企共建开展了半年多时间,成效初显,不仅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加大了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而且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强、村容村貌的改善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委农办负责人说。

    在共建新农村过程中,参与合作共建的我市村企双方坚持互利互惠原则,从实际出发,找准双方利益结合点,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富有成效的共建活动,促进了农民增收,解决了部分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村庄规划编制的步伐。市级示范村91%完成了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镜头一】 “以前我一年种3亩水稻,每年收入4000多元。现在我种上甜玉米,一年可增收1500元。”博罗县麻陂镇塘尾村村民苏惠文告诉记者,祥浩公司与他们签了订单,直接收购他们种植的甜玉米,有效帮助了他们增加收入。

    塘尾村的共建企业祥浩公司是一家从事农副产品科研、种植、生产、销售的大型食品企业,该公司通过实行“公司+村委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村民共同发展订单农业,不但解决了村民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还为那些缺乏生产资金的村民提供支持。去年3月,该公司为困难农民免费提供了50包甜玉米种子和5吨多的化肥。同时,祥浩公司还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或派出技术人员对甜玉米种植进行指导,或邀请有关专家向村民授课,大大增强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该村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点评】 村企共建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像祥浩公司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不但加快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而且企业自身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真正实现了双赢。
 
    【镜头二】 “我们准备和南旋集团建设一个蔬菜基地,计划种植面积300亩,之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种出来的蔬菜卖给南旋集团。”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大和村党支部书记黄钦明说,南旋集团目前有员工1万多人,每天需要1万多公斤蔬菜。大和村蔬菜基地建成后,生产出来的蔬菜将销给南旋集团。

    南旋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蔬菜基地上了一定的规模后,水口街道办事处、南旋集团与大和村还将联合组成一个中介公司,把蔬菜推向市场。
 
    【点评】 在村企共建中,要将企业的“输血”功能转变为农村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村企合作才能长久。因此,共建村也应该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利用村企共建这个大好平台,寻找适合各个共建村发展的路子。
 
    【镜头三】 去年9月,永昶集团与大亚湾区西区办事处塘尾村签订了村民就业协议书,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签订就业协议书后,村里四五十岁的村民,可以到公司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同时,永昶集团还欢迎塘尾村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优先向他们提供职位。目前塘尾村已经有20多人在永昶集团上班。此外,他们还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注重人文关怀,是永昶集团与塘尾村合作共建的一个特点。”大亚湾区农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村企合作共建活动开展后,该公司还把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带到了村里,与该村一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素质。
 
    【点评】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企业在帮扶共建村的时候,不但要从资金方面考虑帮扶,更要从智力上进行帮扶,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农村,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改变落后的经营观念,从而提高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
 
    【镜头四】 龙门县龙田镇邬村过去一直存在饮水难的问题,2006年8月,该村在各方支持下,投入86万元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工作,使村民们都喝上了自来水。但由于当初建设时还有近40万元的资金缺口是靠借贷解决的,所以使得村民喝自来水的成本很高,造成虽然有自来水,但村民们却很少饮用的局面。

    去年7月,惠州兴合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邬村开展村企共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公司主动拿出30万元为邬村解决铺设自来水管道所承担的债务。此外,该公司还拿出20万元用于改造村果园、资助该村贫困学生上学以及完善村道硬底化。
 
    【点评】 新农村建设缺资金是较常见现象,无论是搞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规模产业,还是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对于一些年集体收入仅几万元的农村来说,缺乏资金投入让他们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完全靠政府投入也是不实际的。所以,开展村企共建,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无疑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本报记者曾兴华 通讯员罗国华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