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11年建成一批食品龙头企业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财经资讯 / 正文

20161230173904_339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2011年建成一批食品龙头企业

转载 2010/07/12 11:38:5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惠州日报 作者: 107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日前,《惠州市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1年)》(下称《规划》)通过评审。《规划》分析了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等。
 
    现 状 多种类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我市是广东省粮食和禽、肉、鱼、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2006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4.88万亩,粮食总产量77.14万吨,蔬菜总产量197.63万吨,水果总产量52.28万吨,肉类总产量19.0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6.97万吨。

    我市素来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向特色、高效农业要效益。据统计,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26.68亿元,农业增加值达78.1亿元,同比增长2.4%;甜玉米、柑桔、荔枝、梅菜、马铃薯等特色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26.85万吨、6.67万吨、7.71万吨和3.46万吨,并进一步扩大产业化生产,为我市特色食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和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农、工、贸的发展,对促进食品行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惠州特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专业镇众多,品牌效应显著。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生产布局,依托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开发特色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时机已经成熟。
 
    优 势 发展食品产业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

    《规划》指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在发展食品产业方面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条件。

    在资源优势方面,我市已初步形成南部沿海、中部沿江、北部山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凸现了我市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合理;同时,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为我市食品工业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证。此外,我市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食品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在市场需求方面,我市城乡居民完成了由温饱型生活向小康型生活的过渡,为食品生产提供了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本地消费需求市场。

    在区位优势方面,我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能直接、快速接受港澳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还连接粤东、粤北,是辐射福建、江西等省的门户,连接泛珠三角东部的枢纽。

    目 标 加快培育食品工业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发展食品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市将加大改造提升食品产业的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延伸食品产业链及行业发展中,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加大投入和对外开放为手段,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合理产业布局,加强资本运作,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企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加强食品标准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食品研发、检测和物流等服务机构建设。

    在优化企业结构、加快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方面,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食品生产的骨干企业。力争2011年我市食品产业龙头企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2~3个,产值3亿元以上的5~8个,产值1亿元以上的一批。

    在名牌产品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快培育食品工业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的步伐,到2011年,争取在食品工业方面有2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15个省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
 
    重 点 发展11项食品产业、产品

    《规划》提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特色食品、旅游食品、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

    农业产业化是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促进我市食品加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食品加工业、食品贸易与零售业为带动,我市将全面实施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服务产业一体化战略。

    目前我市农业区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我市将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带动我市食品工业发展。其中,惠城区、惠阳区和大亚湾区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的城郊型商品农业;博罗县要发展以出口蔬菜、水果等为主的创汇型农业;龙门县和惠东县要分别发展资源型、生态型农业和海洋水产业。

    同时,扶持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以食品加工制造重点企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和重点产品的培育。

    根据《规划》,我市将重点发展11项食品产业、产品,包括:粮食加工业,果蔬加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水产品加工制造业,肉禽加工制造业;方便食品,营养、保健、功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绿色食品及食品基础原辅料,新型食品机械、包装技术,饮食工业化,餐饮业等。
    本报记者魏怡兰 通讯员李 睿 李秀君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