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许勤
“真正的区域一体化,应该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一语点出了深莞惠一体化中的“命门”。他是在由本报主办、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协办的“东岸一体化竞合赢未来———深莞惠紧密合作高峰论坛”上作这样的论述的。
昨日,深莞惠三市政、企、学界近300人齐聚深圳,就“深莞惠一体化的时代机遇”、“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路径”、“与香港的对接”等热点问题展开东岸“论剑”。
深莞惠三地,地缘相近,文化相亲,三地民间和官方已有大量合作和交流。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珠三角各市实施《纲要》现场会和动员会议,对加快推进珠三角一体化作出了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总体格局。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过问深莞惠三地联手治理河流污染、加强交通合作等问题,希望三地加快推进珠江口东岸一体化发展,为落实珠三角《纲要》精神和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先行探索、作出贡献。
饱含民生情怀
从珠三角纲要开始实施以来,深莞惠一体化不断加速。2月27日,深莞惠三地率先签订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三市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
不到3个月,5月16日三市召开第二次联席会议,共同确定了今明两年重点推进的25个合作事项,签署了界河治理、跨境公交、边界道路建设3个工作计划,并且建立了10个专责小组负责推进。另外,警务、工商、劳动保障、旅游、金融领域的合作都已经陆续展开。
“深莞惠一体化正渐入佳境。”许勤如是评价。
据悉,三市下一步都将采取切实的行动推进深莞惠一体化。许勤透露,深圳将着眼于推进经济、城市、产业、创新、生活“五个圈”一体化的建设。冷晓明表示,东莞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以产业创新发展为重点加强合作,在加强公共管理服务协作上推进合作,在构建区域合作机制上实现创新。黄仕芳表示,将着力推进交通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管理的“四个对接”。
三
市副市长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包括区域内河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治,联手打击欠薪和欠薪逃匿者,三市医保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养老保险的无障碍转移,联手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等。
机制要创新
“深莞惠一体化,政府只是搭台唱戏,主角还没上场。”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对目前的进展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真正的区域一体化,应该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乐正表示,只要利益共同体没有建立起来,一体化就没有真正做到位。他表示,深莞惠一体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呼吁,必须建立三地行业协会间的企业合作平台,使之成为产业协同的市场联盟。“企业不仅是市场的主体,也应该成为深莞惠三地合作的主体,起码是主体之一……这个平台非常关键,会影响到深莞惠合作的实际成果。”
除此以外,乐正建议还要建立三地之间的市长联席会议平台、学术机构间的智力合作平台、媒体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与香港紧密合作的制度平台。
而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中心主任丁力则强调,最希望看到“深莞惠经济圈在深圳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旗下,率先在机制体制、率先在利益矛盾处理上杀出一条血路。”本报记者黄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鲁力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
应加强“五个圈”一体化建设
“与其他地区相比,深莞惠经济圈最大的优势在于高度开放型和相对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说,深莞惠三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共同将珠江口东岸地区打造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三市应在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下,着眼于推进经济、城市、产业、创新、生活“五个圈”一体化的建设。
“在招商引资政策上,我们可考虑实行共同招商、联合招商,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的整体吸引力。”许勤说。“区域一体化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许勤说,三市在路网、港口、机场、资源能源等城市功能配置上,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超越行政区划,实现“三市如一市”的理想状态。
莞惠三市在产业上各有特色,在产业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6月5日,三市已经正式签署了《深莞惠加强金融业合作协议》,决定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合作。此前,三地已经在共同打造世界级石油石化基地、全球电子信息基地等产业发展上达成了共识。
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
东莞将主动接受深圳辐射
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东莞根据自身的区域位置、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确立了“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为主导、以品牌化产业集群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的发展定位。
“这一定位与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和惠州‘五大基地’目标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格局。”冷晓明说,东莞将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全面与惠州对接,提升合作发展能力,在深莞惠合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
此外,在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同时,应合理规划区域港口功能,对三市港口发展实行差别定位,推进三市港口、空港在客流、货源等方面合作。“我们要强化交界处普通干线公路衔接,尽快打通连接三市的断头路,基本实现三市路网互联互通,以跨界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为试点,推进三市公交一体化,打造1小时城市生活圈。”冷晓明说。
为应对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需求,冷晓明则建议,深莞惠三市应推进劳动保障互通,建立劳务协作平台,联手打击欠薪和欠薪逃匿者。
惠州市常务副市长黄仕芳
惠州是深莞产业转移首选地
近年来,深莞惠在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紧密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深莞惠三市在推进产业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惠州成为了深、莞两市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首选地。”据黄仕芳介绍,目前,深圳在惠州市惠阳区规划建设的产业转移园金裕东方珠宝城已经建成投产,引进项目41个。东莞也在惠州市的惠东县、龙门县分别规划建设了产业转移园,两个产业转移园已引进项目108个。同时,深惠沿海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
在深莞惠经济圈内,既有深圳经济特区的体制、资本、技术、信息的综合优势,又有东莞这个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的生产规模和集群产业实力,还有惠州发展重化工业的后发优势。“深莞惠产业、资源、生态互补性很强,这样的区域紧密合作格局,其形成的发展后劲和释放的发展势能,不仅是三个地方的简单相加,而且将呈现倍数放大的效应。”黄仕芳说。
在产业发展领域的对接上,惠州将主动参与深莞惠经济圈的产业分工,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实现与深莞的互补发展、错位发展、差异发展。“我们将借助深圳的科研、人才和资金优势,以及东莞制造业的配套优势,加快发展液晶平板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黄仕芳说,此外,充分发挥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和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等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引进石化中下游项目,加快形成炼化一体的石化产业链。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钟广明
唯有先行先试构想才能变现实
“上个30年,深莞惠三市在珠三角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积淀了独特的优势,已然站到了世界舞台的最前端。”钟广明说,目前,珠三角也正在实现从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向自主参与国际分工,到主导国际产业分工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珠三角只有竞合才有未来,珠三角只有竞合才能赢未来。
钟广明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深莞惠三市产业、资源互补的优势非常明显:深圳综改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实施,深圳的高新技术优势将是惠州加快发展之所需;惠州除了已形成的强大石化产业基础之外,还有充裕的淡水、土地等资源,这些都是深圳目前必须的;东莞的经济以外向型和加工贸易居多,深圳相对发达的金融市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成熟的制度体系可以对东莞的发展壮大内源型经济、降低产业结构风险产生积极影响。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钟广明说,珠江东岸一体化还只是刚刚起步,唯有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和先行先试的勇气才能让构想变成现实。今年以来,珠江东岸的一体化已经驶入了快车道,三地举行了两次联席会议,建立了10个专责小组切实推进,确定了今明两年重点推进的25个重点合作事项。
“珠三角一体化的成功要靠全省人民、珠三角各市人民共同的打拼,需要政府、专家等人共同的努力,其中有一份努力是跟我们媒体息息相关。”钟广明说。
本报记者叶明华A12、A13版统筹:王晖辉吕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