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图为:位于龙门的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这是该园区的多泰工业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电子产品。]
今年以来,龙门县以“三促三保”为目标,以贯彻实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项目
确保县城河堤二期工程年底完工
保增长的关键是抓项目推进。接下来,该县将围绕项目引进、建设、投产做好各项工作。重点工业项目方面,抓好首个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益力矿泉水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确保年底竣工投产;完成光大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土建、安装工程;完成环球水泥二期工程;完成光华水泥技改项目前期工作。民心工程方面,重点抓好投资5453万元的县城河堤二期工程,确保年底完工;抓好总投资4.3亿元的2009年电网改造工程;抓好县城农贸市场建设;抓好体育馆竣工以及完成年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任务和农村饮水工程等。
据悉,龙门今年确定了29宗重点项目、15项民心工程,龙门将继续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和项目联动协调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尽快发挥效益。
交通建设
争取仁深高速河清高速龙门段早日立项
为破除交通建设瓶颈,该县提出在建项目抓进度、远期目标抓规划、管理水平抓提升。
在建项目抓进度。主要是抓好广河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无障碍施工;配合加快金龙大道、S119线增城正果至龙门段改造;全力推进X224线龙华至平陵段、X261线小楼至麻榨段和南滩至永汉段改建,S244线板岭至蓝田段路面大修以及龙华大桥、西林大桥改造等。
远期目标抓规划。主要是争取仁深高速、河清高速龙门段及惠大疏港通道加密线早日立项。
管理水平抓提升。一方面强化道路养护工作;另一方面是治超。今年以来该县已启动了X191线平陵祖塘治超点、平陵收费站和马星收费站治超点,并于6月4日起对龙华大桥实行24小时管制,严禁超55吨运输车辆通过。上半年该县固定、流动治超共出动执法人员970人次,查处“双超”车辆203辆,卸转货物4541吨。
文化产业
依托两大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带”
该县提出,抓好工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
抓好工业生态化转型。一方面,坚决在2010年底以前淘汰全部落后产能的立窑水泥企业。另一方面,督促指导企业继续加强技术改造,大力扶持三大水泥项目低温余热发电技改项目。
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重点加强优质米、龙门年桔、胡须鸡、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范化生产经营。年内推广种植龙华功武萝卜1000亩、永汉慈菇750亩、紫心番薯1200亩,推广种植油菜3000~4000亩,提高农产品品质。
发展旅游优势产业。一方面在加快现有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引进一批精品高端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据了解,地派温泉第一期工程10月可竣工试业;南昆山大观园漂流、拓展项目正全力推进。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环南昆山创5A工作。其中,南昆山等核心区域将布局一批高端旅游产品,如七星湖以国际森林度假和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主要依托农民画和蓝田瑶族风情两大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带”,即以县城塔山公园为龙头,沿景新民俗文化村—县城东较文化广场—县博物馆—天然温泉农民画博物馆—蓝田瑶族风情园”,打造一条具有龙门特色的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产业带,力争到2012年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初见成效。目前,蓝田瑶族风情一条街建设已经启动,土地测量、放桩工作已完成,正在做规划方案;中秋瑶族风情节活动也正在筹备中;龙门农民画博物馆年底将建成。